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再三重视和强调,以及多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据新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显示,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产业落地、人才培养、企业培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与美国的发展差距正在日渐缩小,大有赶超之势。
具体看来,我国的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已经居于全球高,人才数量、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均居全球第二,此外还具备显著的市场规模、应用场景、数据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智能设备普及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些共同助推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得益于这些因素的助力,不仅我国人工智能迎来了高速迅猛的增长态势,同时产业规模和未来前景也愈发喜人。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以上,增长率超过50%,据此趋势,2019年国内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80亿元。
此外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元,并带动规模超过10万亿元的相关产业发展,未来市场蓝海十分宽广,潜力前景令人期待。
不过,俗话讲:“欲速则不达”!眼下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态势火热、增长迅猛,但过热的发展也将带来一些潜藏的风险。比如对人类就业的冲击、对隐私安全的侵犯、对社会公平的破坏以及被不法分子利用等等。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旦发展不当就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正因如此,已故的伟大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人工智能要么是人类历史上好的事,要么就是糟的”!他一再告诫世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颠覆人类的认知,并对人类带来威胁。毕竟目前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其就已经从就业、隐私、伦理等各方面对人类造成了冲击,那么未来随着强人工智能阶段的到来,其将带来何种结果着实难以想象。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作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科技狂人,很难想象马斯克也会担忧甚至畏惧某种技术,但显然人工智能让他害怕了。马斯克警告人们:“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他认为假如未来人类创造出了更聪明的智能机器人,很有可能会遭到背叛。
这些“大人物”的观点可能有点杞人忧天也好,危言耸听也好,但无不透露出一个讯息,那便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如何保证其能够健康发展、合理应用十分重要!未来,面对这一能够影响社会生活并改变世界的技术,我们可能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限制与规范。
据悉,两年前哈萨克斯坦KSP无缝钢管项目负责人来到包头,希望包钢能够为其设备调试、启动提供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次年5月,哈方KSP无缝钢管项目设备供货商——意大利DALIENI公司派人来访,就包钢是否可以为该项目提供热处理及热轧生产线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一事进行第二轮会谈。今年2月10日,KSP无缝钢管项目相关人员一行7人再次“登陆”钢城,在进一步确定包钢直径180毫米连轧机组及热处理、精整、管加工、接箍设备、技术与其具有较强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规范,并提出询价要求。 8月1日,在合理报价并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上,KSP与包钢无缝钢管厂达成有关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协议,并正式签署相关技术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