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当前服装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现状呢?眼下,其实全球的不少服装企业都在积极引进“机器人大军”,应用范围已经涵盖了从设计、生产到包装、运输的所有环节。
其中在设计环节上,2016年美国纽约曾有设计师应用机器人进行辅助设计,机器人自主搭配的颜色不仅满足了设计师对应情感需求的表达,而且推动了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同时在包装、拣选及运输等环节上,智能物流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服装行业的快速升级。
不过,相信大家想关注的还是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中,缝纫机器人是完成一切的关键所在。而日前,美国亚特兰大一家服装公司已经开发了一款叫Sewbot的缝纫机器人,其能提供自动化的生产,在不需人力干预的情况下22秒便能生产一件T恤。目前,这款产品已经被沃尔沃、阿迪达斯、阿玛尼、锐步等大品牌所引进。
当然,缝纫机器人也并非国外独有,其在国内同样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不久前,来自广东的一家制衣厂也曾推出过一款缝纫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虽然只是厂商自主研发的25款自动化设备中的其中之一,但却承包了65%的生产任务与工序,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自动化生产实现的关键所在。
上半年新冠疫情在短期对公司的市场销售以及现场交付工作造成限制,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公司一季度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因此也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
尽管如此,科大讯飞上半年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业务仍分别实现了35%和665%的增长。公司表示,疫情对公司相关业务的长期刚需没有造成重大影响。
随着3月初网上招标开始逐步实施,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驱动的各项业务加速落地,3月新增中标合同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91%;上半年整体新增中标合同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9%。
不管是在男耕女织的远古时代,还是在歌颂纺织女工的红色年代,可能谁也不曾想到缝衣置服这种细活也能靠机器来完成。但当前的事实就是,机器人的确成为了服装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收获着业界人士的一致关注。那么,其究竟是靠什么“征服”大家呢?换句话说,自动化生产究竟为服装行业带来了什么?
对于人口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企业来说,自动化生产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与选择。企业可以不用担忧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不足以及产品的质量不合格,这一切都将随着机器人自动化、廉价化、精细化的应用而烟消云散。同时,机器人的出现也让服装企业迎来了更贴近消费者的机会,没有了成本担忧企业便能将制造工厂设在消费者家门口,从而缩短漫长而迟钝的供应链,让企业和消费者都能满足需求。
但对于以廉价劳动力为发展基础的东南亚等国家来说,机器人的出现可能就不那么友好了。机器人在服装行业应用的增加,意味着这些国家将失去大批的工作机遇和岗位。当机器人成了与人抢食的“侵入者”,这将不利于拥有大量人口且底薪的国家发展。
不过,单纯从眼下的发展来看,服装行业的机器人成本还没有低到能够动摇廉价劳动力的程度。价格低廉的人工仍然是不少国家和厂商青睐的对象,这或许是一个利好消息。与此同时,机器人在效率和质量上确实比人工水平要高,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未来也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这也让机器人愈发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