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应用让我们对“梅雨期”发生的洪灾讯灾有了更好的应对

   2020-08-25 工业品商城210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梅雨季节持续不断的高强度降水,很容易造成江河暴涨、水库水位上升,从而引发洪灾与讯灾。往常我们在面对该种灾害时,普遍是出动特警救援部队实施抗洪救灾,一方面警力资源有限,不一定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抗灾救援任务;另一方面,救援人员与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无法获得的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水上救
  众所周知,梅雨季节持续不断的高强度降水,很容易造成江河暴涨、水库水位上升,从而引发洪灾与讯灾。往常我们在面对该种灾害时,普遍是出动特警救援部队实施抗洪救灾,一方面警力资源有限,不一定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抗灾救援任务;另一方面,救援人员与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无法获得的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水上救援机器人、排涝机器人、救援巡查机器人等组成的特殊“抗洪部队”的应用,则极大程度的拓展了人们防洪抗讯救灾的能力。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救援搜索和环境巡查,其还能替代救援人员冲入险境实施营救,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与安全
  截至目前,江西、湖北等几个洪涝大省都已经将机器人列入到了抢险救灾队列之中,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效果和巨大价值。未来,随着更多省份将机器人应用到洪涝灾害防治当中,人们的生命与安全或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
  其次,机器人的应用也让我们在“梅雨期”的城市管理变得更加容易。
 目前,国内传感器领域的现状是品牌缺失、两极分化严重,中低端传感器市场大量饱和、同质化竞争、市场对国产品牌认可度缺失等。因此,高端传感器80%以上依赖进口,国外品牌赚取大额利润。
  另一方面,国外传感器存在价格高、采购时间长、延误工期等弊端。与此同时,大部分进口传感器在使用一年左右后会出现飘移、测量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返回到当地重新标定,用户需要为此付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痛点,发展自有技术、自主品牌的传感器迫在眉睫。
  随着近年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国内逐渐落地,传感技术自主化成为大势所趋。数据显示,全球机器人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15年达到3.5亿美元,到2021年将翻番至7.09亿美元,2015-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2.4%,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2020年,作为应用传感器产品较多的工业制造行业和3C电子制造行业均受到产业调整和疫情影响,在成本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客户将国产品牌传感器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
  近期,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高端传感器产品和技术的出口管制,国际形势的不明朗也让国内企业更多的注重其经济“内循环''。
  那么可能很多人会问,梅雨季的到来会对城市管理带来哪些困扰呢?这其一便是影响交通。持续的降雨会导致路面积水,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这大大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其二是影响城市管道。梅雨季高强度降水十分考验城市管道的排水能力,但要在阴雨天进行管道检查和维护并不轻松;其三是影响城市电力、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持续的阴雨天不利于电力和通讯的传输,为保障正常的用电用网,人们需要冒雨对设施进行巡检与维修
  可以说,梅雨天让人们的交通管理、管道管理和线路管理都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人工作业的形式无法满足特殊天气条件下的日常需求,且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器人又成为了人类的“好帮手”与“好伙伴”
  不管是“机器人交警”还是“机器人巡检员”,机器人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管理、维护的范围、效率和质量,同时又避免了人们置身险地。而这样的应用不仅仅适用于特殊时期,在城市管理的常态化运营中也同样适用,可以说十分的强大便捷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