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智慧禁毒”概念的深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已经相继亮相,成为助力禁毒宣传和执法的重要助手。其中,相比于还处于探索阶段,更多应用于禁毒知识宣传与普及的机器人,无人机在禁毒执法中的应用更为引人注目。
在日前的一部爆红禁毒电视剧《破冰行动》中,我们便窥见了无人机在禁毒执法方面的部分用途。在其中,无人机被用以从高空监视毒枭的一举一动,为特警的抓捕和打击行动提供辅助,就好比警察在空中的一双“天眼”。
这其实并非单纯是影视杜撰,在现实中,无人机的确被执法部门用作搜寻和监察犯罪行动。这种从高空巡查的方式,不仅弥补了以往人工巡查的不足,使警方能够更清晰、更及时、更准确的掌握犯罪活动讯息;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警力资源损耗,减少警察以身犯险的情况,让打击行动更加有人身保障。
此外,无人机也被警方用于毒品源头的打击行动。毒品打击重要的便是源头,如果能将毒品犯罪扼杀在罂粟种植阶段,则将极大程度的减少后续危害。不过,罂粟种植一般藏于深山之中,隐蔽的位置很难让警察轻易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人机成为了警方搜寻和消灭罂粟源头的重要“眼睛”。
据了解,目前河北、贵州等地区的缉毒部门已经开始应用无人机,他们利用无人机开展相关的“禁毒铲种”踏查行动,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无人机航拍新技术的介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效提高了踏查、排查的密度、广度和覆盖面。有效提升了铲种行动的灵活性、科学性,弥补了人员巡查中的盲区和死角。
通过这些实用我们发现,无人机具有十分显著的功效与作用,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认可。不过,利用无人机执法同时也对飞手、技术、成本等提出了一定要求,未来培养无人机执法飞手的技能与素质,完善执法无人机的相关技术,降低应用及维护成本,制定有关的应用法律,都将是需要处理的问题。
目前,国际品牌汽车音响企业中有八成已在中国投资设厂,全球六成的汽车音响产自中国。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达到1000万辆,超过德国、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汽车音响生产中心的地位。
尽管一片繁荣景象,汽车音响市场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汽车音响正慢慢成为一种有钱人的游戏,而细分程度不高却使大部分车主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两者相互作用导致市场呈现出一种“假饱和”状态,汽车音响市场并非健康发展。
此外,更大的问题在于,如同汽车制造行业,中国仍然充当着汽车音响的代理和组装角色,许多无形的因素制约着本土汽车音响的快速发展。国家“1+n”项目汽车领域考培管理中心项目总监王曙光说,制约本土汽车音响业发展的因素,一是人才,目前汽车音响研发人才相当短缺,薪酬价格也非常高;二是核心技术,国内在汽车音响这块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每一块集成芯片,都要付很高昂的专利费。拥有这两种优势的“日系军团”目前在中国则抢占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索尼、健伍、先锋、阿尔派、JVC、松下六个品牌更锁定了大部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