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序推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日益丰富,手机电脑、时装、进口汽车等也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各式各样的产品,的确较好的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品质。与此同时,超过使用期限、失去使用功能的物品在变成垃圾后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垃圾处理,乍一听觉得宽泛而空洞,仿佛无从下手。从总体来看,垃圾处理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垃圾分类属于垃圾投放的一大步骤。垃圾种类多样难以理清、民众分类意识较为淡薄等,都成为垃圾分类的难点所在。对普通市民而言,通常都需要将垃圾送去垃圾站点,并丢入垃圾箱,而相应法规的颁布,对垃圾分类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已经成为了垃圾分类的前沿阵地。此外,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就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各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垃圾分类这项“环保大战”,也为各项前沿技术和现代化装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目前,我市道路货运营运车辆已近8万台,其中重型载货车辆1万余台。在营运过程中,重载货车存在超速行驶、违规停驶等问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国务院有关部委曾先后下发法规和文件,要求重型载货车辆必须加装行车记录仪或GPS定位仪。据此,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和市公安交警支队决定对全市重型载货汽车加装GPS定位仪,实现对全市重型载货汽车行车的动态监管,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前,我市已有700台重型载货车辆率先加装了GPS定位仪。负责监控的大连市道路货运车辆监控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中心每天24小时对安有GPS定位仪的重载货车营运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可及时发现、纠正车辆超速、超区域行驶等违章行为。对道路货运企业来说,可通过监控中心查询货运车辆的行驶状况,合理调度车辆,提高企业乃至全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为减轻广大经营者的经济负担,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市公安交警支队联合市保监局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即只要道路货运经营业户与保监局认可的任一家保险机构达成协议,同意在该机构连续投保车辆必保险种5年以上,在交纳一定数目的押金后,就可免费安装GPS定位仪。
面对垃圾分类的难题,很多市民感到十分头疼。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答案是有的。除了自觉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并学习相应的知识外,借助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或许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许多企业针对不同的垃圾分类需求加快了研制智能分类设备的进程。市面上出现的智能分类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垃圾收集箱、有害垃圾收集箱等产品。一般来看,这些产品内置称重模块,可时刻检测居民投放垃圾的重量。此外,产品还内置温度检测和满载检测功能,能时刻检测箱体内部状态,以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有些企业积极开发智能化分类设备,并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据悉,某些智能分类设备能自动对餐厨垃圾进行干湿分离和油水分离,将餐厨废弃物进行自动化分类处理并实时采集、传送数据至相应的管理平台,这为餐厨垃圾处理提供了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