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认为,汽车行业和以手机为代表的3C行业表现不佳,是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下滑的直接原因;而国产品牌机器人销售模式的选择错误,以及本身在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上的实力不足,是导致国产品牌占有率下降的主要主要原因。
其中,汽车行业和3C电子行业是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多和应用强的两大行业。但自从车市寒冬以来,国内汽车的销量便持续下降,2018年更是迎来了28年来的负增长,这给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造成了极大不利。同时,随着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延缓了资本投资意向,以及新能源车补贴下调所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也都对工业机器人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
此外,3C市场发展基本与汽车行业保持一致。近年来智能机市场的饱、创新的乏力加上需求的放缓,其市场销量也在快速下滑;同时,由于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使得手机制造厂商对投资更加谨慎。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减少和发展放缓。
而在国产品牌占有率下滑方面。不少专家则认为,前面的长期增长是由于国外品牌产能供给不足以及国产品牌采用渠道压货的销售模式而导致的,这样的增长本身存在不稳定性。因为一旦国外品牌产能恢复、扩大,或者寅吃卯粮销售模式的副作用显现,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会出现下滑危机。
当然,更为根本的还是国产品牌在技术、市场等因素上的巨大不足。目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技术和市场上差距明显;在结构上国产品牌也还停留在系统集成应用上,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产业低端化偏移严重。这些现实导致国产品牌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薄弱,发展尤为艰难。
不过,大家也不必因此而灰心。因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和美好的,毕竟我国拥有产业发展的一切需求、政策、企业、资本等利好因素,而且机器人又是推动制造业转型以及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性产业,未来只要能保证企业自我实力的提升,便一定能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发展好。
对此,不少业界大咖也是充满了信心。比如新松创始人曲道奎就表示:“如今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表面虽是寒冬临近,但实际只是偶遭乌云,明天依旧是蔚蓝晴天”。曲道奎的意思如果用一句话来翻译,那便是工业机器人发展“困难都是暂时的,成功那是必须的”。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软件企业发生了分化。大部分软件企业放弃了自立门户单打独干的念头,纷纷投身于软件巨头的怀抱,在庞大的产业链条中甘心做一名“包身工”;而软件外包也风生水起,成为各地提升产业机构、发展高新技术的一个代名词。“这样做虽然能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却丢失了自己在技术、品牌和市场上的独立地位!”一位长期从事软件产业研究的分析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
“中国软件企业要想在国际软件产业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这一认识得到了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认同。在大多数软件企业选择退却,靠软件外包寄人篱下时,以汉王、金山、用友等为代表的优秀软件企业却选择了坚守,他们依靠自有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创新,为中国软件企业开辟了一条品牌化生存之路。“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它是中国软件企业在产品和技术思维上的一种超越。”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