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除了普通消费者外,智能门锁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了行业监管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智能门锁行业已形成诸如指纹防盗锁、电子防盗锁、建筑技术门锁等多个通用技术行业标准,这是令人欣喜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门锁强制性国家标准层面,国内进度明显滞后。
8月25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举行中国智能门锁行业质量与消费发布会,对消费者关切的智能门锁质量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据悉,《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标准》修订版正在上报,智能门锁将成为此次强制性国标修订的重头戏。修订之后,智能门锁将迎来新国标。
《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标准》的起草、制定与修订,一方面为智能门锁厂商制造产品提供了行业规范,另一方面也为执法机构审判相关案件提供了量刑的参考依据,让制假造假的不法分子心存警惕,不敢肆意妄为。对于普通消费者、门锁制造商等而言,一旦新国标正式公布,那么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将得到有力保障。
仔细想来,古人在四野云游、浪迹天涯方面是浪漫的。出门时,随意将门掩了,就可游山玩水、放浪形骸于天地之间,有没有用结实牢固的门锁锁好屋门似乎无关紧要。比较起来,现代人在防火防盗方面的意识和自觉性大有提高,一些人在出门后还会回过头来,仔细确认下房门是否已经锁好。
其实,不只是智能门锁,普通的门锁在制造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安全性和实际功能。随着《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标准》修订版的上报,整个行业对各种门锁的安全性能、使用环境等的监管将更加严格,技术人员很可能会对门锁的生物识别、指纹识别等功能进行安全分析,对产品可靠性、产品结构安全性等进行深入研究。
当然,面对上述变化,广大消费者也可以有所作为。在选购门锁产品时,消费者应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型专卖店购买,并注意查看产品使用说明书、厂名厂址、供应商地址电话、保修单等证书和信息是否齐全。在使用某些智能门锁产品时,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关闭人脸识别和远程开锁功能。
程大章教授列举了一些现象。例如,一些计算机智能化操作系统或应用平台,不使用正版软件;对于国内研发的系统集成、物业管理等软件,任意拷贝或低价供货等。侵犯了著作权保护;又如近年来,安防系统、系统集成软件、物业管理软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涌现了许多新产品,有的产品功能甚至可与国外媲美。但是,有些由于没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结果产品刚一问世就会在市场中出现数个甚至数十个仿制品。尤其要指出的是:由于恶性竞争,有时出现了极低价格中标现象,工程合同价居然低于设备器材的供货价。此时一些短视的工程商往往采用仿冒产品来完成合同。这就侵犯了注册商标产品的厂商权益,并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系统故障不断。这种情况在一些惯以低价打进市场的企业中,甚至已成公开的秘密。此外,技术秘密保护问题也较突出。行业中各家企业都有一定的内部核心技术秘密,有些是新产品的研发;有些是新技术的应用;有些是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有些是经二次开发的专业技能等等。但是,这些技术秘密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原因就在于一是人员跳槽频繁,而且大多仍跳在业内,虽然大多与原企业签过保密协定,但一旦进入新企业,这些技术秘密甚至商业秘密就为新雇主服务了,成为原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者。二是在招投标过程中,竞标方案大多免费,虽然有时建设方也承诺投标方案不向第三方公开,但实际上建设方往往把未中标的方案无偿送给中标方,用以“优化实施方案”。于是,未中标企业的技术秘密被一览无遗。这两类侵权行为是严重的,但在业内却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