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农机化与大数据融合?

   2020-09-21 工业品商城156
核心提示:  《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农村服务信息化普及,进一步整合汇聚资源,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服务能力与信息化水平。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培训提升农民手机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线上培训功能、丰富培训资源、扩大师资队伍和培训受众面。  在数据共享方面
  《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农村服务信息化普及,进一步整合汇聚资源,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服务能力与信息化水平。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培训提升农民手机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线上培训功能、丰富培训资源、扩大师资队伍和培训受众面。
  在数据共享方面,文件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完善数据存储运算条件环境。加速推进农业农村数据信息的汇聚共享和分析利用,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可用可查可视和科学高效管理,加大数据精准采集、行业监测、动态预警、建模分析、决策辅助、共用共享、综合展示力度,深化强化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笔者认为,上述几点有利于促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同时,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其实,近年来农村电商以及农产品“走出去”的快速发展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广大农民正在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融入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大潮流。
       当前,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嵌入正在颠覆很多传统领域。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广泛,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相对其他领域,农业农村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似乎还有很大空间。
  5月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2020年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文件从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扎实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基础等几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点。
  只有全面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在上期话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农业发展正逢其时》中,笔者提到,当前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还面临着“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滞后”、“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高素质农民缺乏”等挑战,而此次新发布的《2020年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
        在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里,隐藏着热力、电力、供水、天然气等管道,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行。在供水管道地下狭长的空间里,有一条黑色的供水管道,工作人员正在管道上方调试一个白色的小方盒子。
工作人员介绍称,这便是内置传感设备的有害气体监测盒,上面有一个稍微长点的圆柱管道,用来监测二氧化硫、甲烷、一氧化碳、氮气等有害有毒气体。监测盒一旦监测到了有毒有害气体就会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平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快速赶到现场。
据了解,在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里,每隔45米就安装有这么一个监测盒,一共安装了65个监测盒。 在海淀西街和海淀大街十字路口,工作人员在井盖下安装物联网传感器,用于监测井盖位移。资料图   
除了地下,在中关村西区地面上,290个井盖也安上了传感设备。今年5月27日,在海淀西街和海淀大街的十字路口,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掀开井盖,在井盖背部粘上胶水。随后将井盖状态传感设备器的接线端子打开后粘牢固定,8分钟之后将井盖放回原位。据介绍,该传感器用于监测井盖是否发生移位、倾斜、溢水和振动,电池寿命在3年以上。
一旦出现井盖翻动15度、大幅度震动、被人搬走等问题,后台在第一时间接收传感器发回的报警信号,并将问题自动反馈到工作人员手机APP中,工作人员会快速赶往现场进行维修。同时,在指挥调度平台,可直接监测工作人员实时位置,并可在线视频指导操作。问题解决之后,警报解除,散落在地图上的坐标定位颜色由红转绿。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