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的商业落地节奏可能会从部分封闭半封闭的简单场景

   2020-09-23 工业品商城208
核心提示:Robotaxi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国外,美国、荷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允许无人测试。  同时,Robotaxi的成本尤其是激光雷达的成本快速下降。随着技术成熟和采购量增加,部分整车价格已可以控制在百万以内,给未来Robotaxi的大规模部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有机会尝
        Robotaxi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国外,美国、荷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允许无人测试。
  同时,Robotaxi的成本尤其是激光雷达的成本快速下降。随着技术成熟和采购量增加,部分整车价格已可以控制在百万以内,给未来Robotaxi的大规模部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有机会尝试Robotaxi,Robotaxi正在向消费者的日常出行习惯不断靠近。国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等地区已经允许载人,Waymo服务人数已超过10万次;国内,广州、长沙、上海、武汉、沧州、北京等已经允许载人测试。
  未来的商业模式较之前更加清晰,已经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车企、出行服务商联手尝试构建“1+1+1”出行生态圈。
  2、干线物流:无人驾驶系统与人类司机协作实现降本增效
  干线物流方面,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落地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中国对卡车的测试牌照管理严格,只有上海、常州、长沙、德清等地颁发重卡牌照,同时仅北京允许载物测试。跨省份跨城申请测试牌照困难。
  高速道路测试缺乏合理的准入标准,政府和企业在高速准入条件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部分中美双总部的企业在国内被迫转做港口物流,但从实际情况看,干线物流和港口物流场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总的来看,自动驾驶在干线物流场景下的落地难度并不比Robotaxi小,同时相比于Robotaxi,干线物流更不容易拿下安全员。
  3、无人配送:量产已提上日程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无人配送车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一些无人配送明星企业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京东、新石器、智行者等已部署百余台测试车辆。多数公司计划三年内量产,成本可从现在的40万-60万元降至8万-15万元。
  预测未来的商业落地节奏可能会从部分封闭半封闭的简单场景,向复杂场景(替代部分物流和快递)和最后形成城市无人配送服务体系的方向发展。
  现阶段,国内无人配送车落地的一个较大问题是无人配送车还游离于现行的交通体系之外,公共道路上的无人配送车的部署及管理面临挑战。
  4、无人环卫:目前多以提供环卫服务为主
  技术上,无人环卫的技术相对成熟,部分企业开始组建环卫队提供服务。
  目前的服务多落地在园区、公园等封闭道路,以及为城市开发区的开放道路提供环卫服务。比较来看,开放道路上的无人环卫相比于普通环卫,目前平均每月每公里成本高1万-2万元左右。
  5、封闭场景物流:近期可实现更多应用,但迁移性差
  自动驾驶在封闭场景物流方面近期有望实现更多的应用。
  目前已经具备了自动驾驶商业应用的基本条件:
  (1)硬件方面:自动驾驶的硬件要求相对较低,对成本相对不敏感;
  (2)技术方面:自动驾驶与遥控驾驶混合,遇到特殊状况方便远程接管;
  (3)地图测绘方面:特定场景区域相对可知可控,高精地图绘制和更新要求低;
  (4)道路法规方面,可作为“工程设备”管理,且车辆往往归属同一主体,法律问题少。
  但是,一个明显的不足是技术可迁移性较差。受制于矿区、港口与机场等各场景特殊性,自动驾驶技术难以复制到其他场景。
  6、无人巴士:均处探索阶段,技术及产业链成熟度不够
  无人巴士方面,目前无论是面向公交场景的还是面向园区场景的无人巴士均处于探索阶段。
  国内应用上,目前国内商用车的线控底盘十分薄弱,造成自动驾驶系统安装的门槛提高。百度Apollo、宇通、海梁、深兰等有在园区开展低速试运营。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无人巴士还是在1公里~3公里的简单环线上运行。
  针对无人巴士,目前的判断是认为较难落地,一方面因为无人公交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但现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因为投资回收期预计要7年以上,商业回报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