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此次携带相关物流产业发展建议参会,呼吁尽快完善针对城市物流业稳健发展的引导与规范化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从城市物流的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解决通行难、成本高问题。
受疫情影响,“无接触交付验收”正在成为主流。如何通过更高效、更集约的配送方式满足爆发式增长的到家业务需求,如何在配送时最大限度减少快递员与顾客的近距离接触,都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他建议,结合“最后100米”公共环境和配送路径,给予无人车配送局部公共道路通行路权,并尽快制定无人车配送保险和车辆检验的政策和法规,加快推动“最后100米”无人配送常态化运营,实现无接触交付验收。通过“快递员配送+机器人进小区送货”的合作模式,打通小区配送最后100米,全程实现无接触配送,保障用户安全健康以及到家服务体验。
该药物是Otsuka Pharmaceutical公司的Abilify药物的一个版本,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抑郁症。药片内置可安全食用的电子传感器。吞下该药片以后,它会进入胃部,然后,传感器会通过身体给绷带式的可穿戴贴片传送电子信号。接着,贴片将无线信息发送到病患的手机应用上,记录已经摄取的药剂量。而医生们所做的就是,结合利用病人体内的传感器和后台的软件分析。
随着近年来无人技术的逐渐成熟,无人配送也成为解决城市物流的重要探索方向。当前已有电商和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推进物流无人化,在无人仓、无人分拨、无人重卡、无人小车和无人机等方面均有研究和试点运营,最终期望实现全流程无人化配送。但受限于技术、成本、政策等条件的制约,真正实现物流全流程无人化还有一段距离。
可消化的传感器的用途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跟踪人们是否有服药。那些被称作胶囊内窥镜摄像头的设备,能够被用于更具侵入性的操作当中,比如结肠镜检查。随着可穿戴科技和像智能手机这样的常见设备之间的联动强化,基于药片的传感器将更有机会在家里被使用,而不是在医院。最近,就有科学家在研究,可吞咽的设备在穿过消化道的时候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体本身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
未来,随着更多带有传感器的药片被批准使用,受益者可能包括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服药的病患。病患日后甚至可能能够定期吞下内置不同种类的传感器的药片,来自动跟踪体内的温度和酸度水平,给他们或者医生带来实时的数据,因此不必进行更具侵入性治疗,也不必上门看医生。
当前5G商用的启动催生了“AI+5G”风口的到来,我国应抢抓这一重大技术变革机遇,聚焦服务机器人产业,全力下好“先手棋”。
农工党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提案。农工党中央认为,将服务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选择,具备充足的条件。实际应用来看,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此系统还将会被广泛应用于机场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中。据了解,目前,在国外,这种新型天气传感器还可以收集交通流量数据。
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153.8亿元,同比增长36.1%;2013~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
据了解,该道面站是由安装在跑道道面上的传感器和安装在机场安全区的气象站组成,该系统可测量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也可扩容增加气压、风、雨量等传感器,为飞行安全提供多项气象数据。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规划引领,打造最佳生态;突破重点领域,打造最强应用,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服务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在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保险购买服务的方式率先开展探索应用。
该道面气象站可测量跑道道面的温度和跑道道面下5厘米的温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测量跑道道面的结冰情况和积水情况。在冬季,该功能的重要性,会显得尤为突出,对飞机的安全起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疫情期间,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被激发,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等领域走上防疫一线,为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目前,并不只有上述一家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可消化技术。即将在《麻醉与阵痛》杂志2017年12月刊发布的一篇文章是关于来自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的etectRx公司类似的药片与贴片系统,该系统旨在跟踪骨折患者的阿片类物质使用情况。该公司还在2017你那9月宣布,它的技术将会被用于一项有关HIV预防药物的研究。
同时,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尤其在疫情期间,养老问题愈加明显。受疫情影响,国内很多地方都进行封闭管理,部分养老院也谢绝探访。落地应急措施场景的医疗机器人和养老机器人,市场需求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