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芯片本就是工业制造发展的基石,发力芯片产业一直是各国战略必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全球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芯片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凸显,这些加深了我国的认识。
宋爱国介绍说,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早在第一批国家863计划中,就把机器人的六位力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作为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当时就把 这个研究项目交给了该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设计的六位力传感器在精度和可靠性上,比国外要高3到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近期美国对华为芯片供应链制裁的升级,也让我们愈发认识到掌握芯片主动权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5月以来我国芯片国产化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企业、资本、市场的持续活跃,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据宋爱国介绍,这个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二等奖的项目历时12年,在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航天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资助下 ,突破了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馈、力控制三大关键技术。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2020年我国已经新增芯片相关企业20000余家,其中仅5月就新增了近4000家。另外,在新增注册资本方面,5月至今我国也已有近250家芯片企业新增,增资额在千万级的不少。
宋爱国介绍称,利用这套力学反馈系统制造的机械千里手,即将应用在中国新一代的空间站上,协助宇航员在空间探测中使用机器人探测危险 环境,实现远在千里之外即能探囊取物。人类可通过代理机器人,尽管远在空间站内、乃至于地球上,却可以身临其境地随同探索机器人搬动 一块岩石、触摸一片泥土。
这些新企业的层出不穷,市场资本的青睐不断,无疑凸显出当前我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火热。但这还不是全部!今年以来,国内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纷纷跨界芯片领域,展现出了强烈参与之心,比如太龙照明、天通股份等等。
在实地体验这套用于空间站内的虚拟训练手臂力觉反馈系统时,当人手握住面前的力觉设备的时候,可通过前方屏幕看到一个虚拟的空间站内 交互式画面,手中握着的机械操作杆与画面中的虚拟机械手不仅动作几乎是同时发生,感觉上也几乎是同时的,当画面中虚拟手臂碰触到物体 时,人手可立刻感知到相应的力反馈,灵敏度上几乎和肉身碰触物体没有太大差别。
而在这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显然是国产手机巨头OPPO。这两天,相关媒体频频爆料,称OPPO已经从联发科那里挖来了包括朱尚祖在内的多位高管,同时还拉来多名紫光展锐工程师,正准备在上海建立自己的芯片团队。
这一举动,让我们看到了OPPO进军芯片领域的巨大可能性。除此之外,更多本就在芯片领域的企业也是不断发力,一方面加速扩张,另一方面增加投资,都在为加速芯片国产化进程和实现中国芯崛起而努力不止。
例如,比亚迪5月底曾公告表示,旗下比亚迪半导体以增资扩股方式,已经引入了红杉中国基金等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合计19亿元的战略投资;同时,5月31日,卓胜微也披露定增预案,计划发行股份募资不超30亿元。
Tractica在报告中预测,年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1.18亿单位增加至2022年的4.3亿单位,年复合增长率为24.1%。报告还指出,预计到2022年末,智能手表将成为最大的可穿戴设备类别,紧跟其后的是健身追踪器和身体传感器。其他设备也将在市场增长中发挥推动作用,其中包括智能服装、可穿戴相机和智能眼镜。
另外,作为华为最强代工“备胎”的中芯国际,5月31日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两大股东均放弃了科创板冲刺中的人民币股份有限认购权。这一让步,将促使公司获得更多股份和市场资金的支持。
同时,报告还指出,以健身为导向的可穿戴设备公司获得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放眼当下,Jawbone正在清算,Pebble已被Fitbit收购,而Fitbit本身最近几个季度的收入下降了40%。由此看来,随着智能手表,尤其是苹果手表在数量上追上健身追踪器,这一市场将持续整合。之后将面临市场饱和问题,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出现的时间,但健身爱好者与更多休闲用户所属的市场,很可能会在某个时间达到发展的极限。
在这些芯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相关资料显示,今年我国大基金一期在已经大量投资半导体材料公司的基础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又达到了2041.5亿元,较一期投资规模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