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实体经济截然不同的全新经济模式,数字经济为我国提供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新机遇,并为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带来新动能。一方面,其价值展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之上;另一方面,其也能带来巨大新经济增长红利。除此以外,数字经济还能推动商业模式的高质量创新。
从应对气候变化到防止水资源浪费,再到保护和了解濒危物种,物联网技术为成功实现21世纪的环保政策带来了巨大希望。随着人们对该技术的广泛、潜在革命性和有利于环境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企业和政府应该加大对物联网力量的投资,以应对许多不同领域尚未解决的挑战,特别是在环境领域。
基于此,今年疫情以来,网络购物、视频会议、远程医疗、云课堂等形式的不断崛起,展现了数字经济的独特价值。其通过与线下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逆势增长,而且在支撑复工复产、保障就业、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可谓迈入快车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新模式均保持明显增长。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以上,占比超过24%;同时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同比增长5.2%。专家认为,今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有望超过历年最高的30%。
鉴于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会增加14千兆吨,物联网技术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有希望且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如前所述,如果物联网的7.6千兆吨减排完全实现,那么联合国预测的全球排放量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将基本减半。这是关键,因为如果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地球的气候将不可逆转地改变到严重和破坏性气候事件导致“不可避免的人类悲剧”的程度。
过去,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数字化技术的鼎力支持。而今年恰恰相反,疫情中催生的一批新需求,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例如人工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都迎来快速发展。这些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产业化,成为了数字经济壮大的福音。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一束光和一个光的感应器来测量烟的浓度的。该装置设计时,光束是偏离感应器的。当烟雾进入感应室后,烟雾粒子会将部分光束散射到感应器上。当烟雾的浓度逐渐加重,就会有更多的光束被散射到感应器上。当到达传感器的光束达到一定的程度,喇叭就会响起。
在此背景下,今年我国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更多集中在了数字产业化之上。日前,浙江已经表示将重点启动20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建成5万个5G基站;同时,四川也表示将抢占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网络应用等产业高地,数字技术成为各省的焦点。
目前,烟感报警器广泛用于住宅、“三合一”场所、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服务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火灾易发、多发的场所。主要安装在居住建筑的卧室等休息用房,起居室、客厅、餐厅、内走道,每层疏散楼梯上部,以及其他具有火灾危险的房间和部位
与此同时,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不容忽视。我们知道,数字经济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传统制造业向无人工厂转变,借助技术的手段,传统产业将突破现有壁垒,贯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一方面的数字经济发展,也需我国同步跟进。
但目前,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上,国家虽然出台了众多政策予以支持,可企业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小的困难和挑战。据悉,受到资本实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限制,作为主力军的中小企业们要么不会转、要么不能转、要么不敢转,这使得产业数字化发展异常的缓慢与艰难。
那么面对这一情况,我国该如何做出应对呢?有关专家建议,可以从三方面给出对策。其一是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搭平台降门槛;其二是实施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优服务强支持;其三是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培育形态,聚合力建生态。通过降门槛、强支持、聚合力来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