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如何做好安全保障?

   2020-11-18 工业品商城190
核心提示:在2020年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车联网先导应用创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在关于《可信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多个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和国防建设都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针对于汽车领域,其认为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的
       在2020年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车联网先导应用创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在关于《可信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多个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和国防建设都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针对于汽车领域,其认为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将指引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方向,但在此过程中同样发现了一些造成人工智能信任危机的一些问题。
  何积丰院士认为,目前有两类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四大对策和面向主动防御的AI网络体系,辅助人类做智能决策,达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和质量评价的作用。
  第一类是数据造成的不安全问题,有三类比较典型的不安全的行为:
  1、数据隐私,我们训练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暴露了一些不应该暴露的隐私。
  2、数据本身有质量,无论是训练数据和现场数据都有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3、数据在成熟过程中有保护的问题,数据采集前有风险、传输数据有风险、成熟使用流通也有风险。
  第二类是算法安全方面的问题,其中算法可靠性是首要问题。
  针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他提出四大对策。第一方面对策是可解释性,即我们了解或者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足够可以理解的信息。比如说过去算法是黑盒算法,缺乏透明性、可解释性,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分析和验证到底问题出处。
  第二方面对策是鼓励产生可解释的人工智能,主要是三方面可解释。
  1、在建模型之前进行可解释性分析,分析数据的属性,知道数据怎么达到可视化。
  2、在构建模型过程中,要基于规则、基于数据特征、基于实例增加可解释性。
  3、在模型建完之后,进行可解释性的评估,无论是隐层分析、模拟分析、敏感性分析,都能逐步推动。
  此对策主要针对隐私保护,在功能性系统信任和身份数据信号的隐私方面取得平衡。
  第三安全对策是公平建模,在给数据大标签时注意公平因素,不管性别、国籍、年龄、健康、种族,纠正行为偏差、表示偏差、理解偏差和内容偏差,达到公平建模。
  这些公平里既有统计意义下的公平,也有个体感觉的公平和因果公平。从数据到算法,需要注意历史偏差、聚合偏差、时间偏差、群体偏差,通过交互排除人口偏差、排序偏差、评估偏差、随机偏差。
  第四方面人工智能安全对策可信验证,需要有一个在验证、仿真、测试三方面对人机物融合系统支撑的可信的验证引擎。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宋娟的《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安全体系研究与建议》中同样提出,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面临的在安全体系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1、功能安全ISO26262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方案尚未形成共识。在传统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比较成熟,在自动驾驶方面,整车厂和智能计算平台企业还都在积极探索,尚未形成行业共识。
  2、预期功能安全国内研究基本空白。国外已经在SOTIF方面开展了大量,包括改进流程、措施,但是国内研究基本属于空白。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亟待完善,包括安全等级划分、测评标准规范制定。测试能力亟待加强建设,比如如何构建SOTIF相关场景库。
  3、信息安全纵深防御理念尚未系统融入汽车产业生态。
  目前,针对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涉及硬件、软件、通信等诸多关键技术,产品技术形态没有确定,信息安全防护分层、分布式的技术支持也尚未成型。
  在构建纵深防御体系的同时,也需要权衡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成本和效率方面之间的关系。宋娟针对发展现状和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第一,要围绕产业实际应用需求,以完善产业链和产业建设为中心,总体布局,分布推进,建立健全安全体系,突破关键共性安全技术,保障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
  第二,深化架构研究,加快标准研制。进一步深化产品架构研究,梳理、明确、细化功能和性能要求。加快开展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促进行业形成共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