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中国增材行业增速高于全球

   2020-12-10 工业品商城202
核心提示:我国增材制造产业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到增材制造的生态圈内,除少量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外,整条产业链基本可以做到自力更生。随着我国加大对增材制造行业的投资力度和政策导向,我国增材制造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并且在熔融沉积成形、光固化成形、激光选区烧结/熔化等技术路线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到增材制造的生态圈内,除少量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外,整条产业链基本可以做到自力更生。随着我国加大对增材制造行业的投资力度和政策导向,我国增材制造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并且在熔融沉积成形、光固化成形、激光选区烧结/熔化等技术路线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金属级增材制造领域,我国发展迅猛,市场呈现高速成长态势。目前,我国近净成形技术路线从增材设备到服务工艺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是目前全球少有的几个国家掌握制造2米及以上规格产成品的国家。而我国SLM技术在装备上稍稍落后于德国企业,但是在成型工艺上的摸索研发丝毫不逊于外企。另外,我国增材制造用金属原材料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行业标准正在逐步建立。
  根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3-2019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每年GDP增速。2012年产业规模仅为1.6亿美元,2019年达到31.8亿美元。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2019年,中国市场对SLS和SLM设备需求的复合增长率为23%。
  九鼎投资对国内增材行业的规模测算,也按照上、中、下游进行拆解。2019年国内增材原材料市场产值为2.26亿美元,其中金属原材料销售达到1亿美元,占比44%。根据调研,九鼎投资认为2020年国内增材原材料销售将出现轻微的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2022年预计国内该项产值将达到2.97亿美元,其中金属原材料产值为1.48亿美元。
  2016-2019年,国内中游增材设备产值从5.96亿美元增长到13.81亿美元,增长2.32倍。根据行业访谈,国内金属级设备和服务的贡献度约为60%。我们预计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国内增材设备销售将出现下滑,2021年重新恢复增长,到2022年中游增材设备的产值将达到16.4亿美元,其中金属级增材设备产值为9.84亿美元。
  中国增材服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工业机械、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和医疗领域,受疫情影响,九鼎投资认为2020年大部分应用领域将不可避免出现短期产值下滑。2022年,预计中国增材服务行业规模将达到28.05亿美元,其中金属级增材服务产值为16.83亿美元。
  增材制造技术起步于发达国家,从设备研发到产业化应用,发达国家一直引领该新兴产业不断向前。目前,全球增材制造的市场包括:北美、东亚、和欧洲,增材设备在这3个地区的累计装机量达到了95.3%,其中以北美最大,占全球装机量的比重超过36.1%,亚洲次之,达到30.4%,欧洲排名第三,占比28.8%,其他区域占比较小。增材制造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各有特色,美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最先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注增材制造设计、原材料、工艺、增材制造基因组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欧洲以德国为首,大力发展金属级增材制造技术,尤其是激光选区融化技术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推动飞机、汽车、医疗等优势领域的进步;东亚的增材制造行业整体发展慢于前两者,但目前以中国大陆和日本为首不断进行增材技术创新,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确立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因此东亚有望短期内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与2018年各国装机量占比相比,美国和德国等老牌增材强国装机量占比有所下滑,主要系以中国大陆、韩国、意大利为首的增材技术新兴国家新增装机量增速较快。就具体国家而言,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增材设备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占比达34.4%,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中国,中国装机量占比为10.8%,日本紧随其后,占比9.3%,德国第四,占比达到8.2%,以上四国的累计装机量占比已经超过了世界的60%。除了以上四国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装机量占比超过5%。美、中、日、德四个国家在不同增材制造技术路线上各有千秋,但基本代表了各条技术路线的世界最高水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