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投资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转板”,就是企业转到“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成为“真正的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收益。
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输出数据的实时性。除了精度指标,智能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还必须满足特定的采样率。同时,很多智能传感器应用场景又要求有极高的实时性、极短的反应时间。而数据处理/融合过程所使用的大量计算常常造成数据输出时延。这是制约智能传感器性能的一大难点。
“转板”的副作用也相当明显:投资人只盯着有希望转板的优秀企业,市场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当优秀企业转的差不多时,只留下“一地鸡毛”。
从智能传感器研究、开发的角度来看,数据处理/融合部分的智能算法难点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如何提高输出数据的精度是一件难事。符合精度要求的传感器数据是智能传感器最为重要的输出量。没有准确的数据输出,智能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面对数据精度、数据实时性这两大难点,智能传感器数据处理/融合智能算法研究有很多工作要做。
面对数据精度、数据实时性这两大难点,智能传感器数据处理/融合智能算法研究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表格来看,我国移动机器人新三板企业大多是在2014年后开始涌入,到2018年,新三板鲜少成为企业融资的主力渠道。2014年初,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转板,经过公开发行审核和新股发行上市 两个程序成为上市公司。”然而,经过五年时间的漫长打磨,真正冲刺到科创板上市的目前仅有江苏北人一家企业,到2018年新三板持续遇冷,朗驰欣创、瑞晟智能,中设智能、伟立机器人、伊维达、辉科股份等皆于近年先后退市新三板,入场企业也寥寥无几。
另外,温度传感器还被用于检测空调机组室内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主要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开停。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室内机关机。室外机环境温度传感器主要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对机组进行控制、保护。
一方面,2018年我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刚刚度过爆发期,回到固有经济周期,需求增速放缓。而行业进入“朝阳”时期,本身实力雄厚的新兴企业要么携重金入局,要么纷纷上市创业板。
传统传感器使用特定的传感技术来感知特定的物理量,如压力、流量、温度、重量等。传感模块测量的信号通过信号预处理模块的滤波、放大、处理等来得到特定输出信息。
另一方面,新三板在2018年后遇冷,大环境下市场进入负增长时代,全年换手率仅5%,市场活跃度已回到2013年的水平,优质公司的不断流失,逃离的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寂静。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新三板的交易非常少,即使是上去了,也要扒一层皮(审计成本、财务成本等等)。”
此外,在空调压缩机底部,若温度过低可能因为冷媒回液,温度太高可能因冷媒不足,因此,压缩机底部需要有一个传感器进行检测控制;在空调机组室外机的冷凝器和室内机的蒸发器上,也会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热交进出口温差,进行过热度控制,从而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启。
综合市场行情、市场功能各方面因素,当下的新三板对移动机器人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对此,证监会近两年在新三板改革上动作不断:
微处理器模块。某组或多组传统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A/D转换后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融合,并进行存储后,一方面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采集模块和信号调理模块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将处理的结果送至通信模块,核对输出。其中,微处理器中数据处理/融合部分负责将智能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预处理、补偿、融合、计算、校正等。最终通过软件算法来得到需要输出的物理量。所使用的软件算法通常为智能算法。这一部分工作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是智能传感器的智能所在,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着眼点。
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将从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分层等五方面对新三板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后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层企业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同时设立精选层,在精选层挂牌一定期限,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条件和相关规定的企业,可以直接转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