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制造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一大门类,如今已引发各国高端关注。整体来看,晶圆制造分为IDM 模式和Foundry(代工)模式。以晶圆代工市场为例,根据 IC Insights 数据,2014-2019年,全球晶圆代工产值稳步提升,从427亿美元增长至568.75亿美元,CAGR 达5.90%。
近日,外媒还报道称,LG化学将向波兰电池厂投资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7.2亿元)用以扩建,现阶段,LG化学以及从欧洲投资银行获得了4.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的贷款,余下的资金将由LG提供或者其他渠道融资获得。
2019年世界集成电路纯晶圆代工市场规模较2018年纯晶圆代工市场规模收入同比下降 2.18%,只有中国大陆地区实现增长,同比增长 5.87%,国内晶圆代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从LG化学未来5年的订单都被订完也能够看出一个现象,就是LG化学目前的产量远无法满足车企的需求。
但这并不是LG化学首次“坑”奥迪了,2019年4月,在e-tron开始量产后不久,由于无法从供应商LG化学获得足够的电池,奥迪就已经减少了e-tron的计划产量,全年将只生产4.5万辆电动汽车,比预期少1万辆。
今年2月份,捷豹宣布由于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短缺,其计划于2月17日起关闭奥地利格拉茨的I-PACE生产线,时间为一周。同样情况的还有奥迪,2月21日,奥迪也曾因为LG化学电池供应难停产了e-tron,停产时间也是一周。
为此,LG化学也做了一些工作。波兰工厂产能的不足是LG化学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今年年初,LG化学土耳其电子电器制造商Vestel签署了一份协议,LG化学以2.2亿收购了后者位于波兰布雷斯劳的电视组装厂以扩大其波兰电池工厂的产能。
尽管LG化学在全球共有4个生产基地,分别在韩国梧仓、中国南京、美国霍兰德和波兰弗罗茨瓦夫,合计产能为70GWh,但仍无法满足车企的需求,LG化学计划在2020年将年产能提到110GWh。
在中国市场方面,南京工厂的员工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曾表示,今年3月份,工厂的5条生产线全部按时序进度投产了,6月份将会在增加一条产线,此外还会留出3条生产线的空间以便扩建。
除了扩建现有的工厂,LG化学还将和吉利合作建设一个新的合资工厂,计划年产能为10GWh。
在美国市场方面,除了保持现有工厂的生产之外,LG化学还和通用共同投资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亿元)建设一个新的工厂,工厂的年产能为30GWh,目前该工厂已经开始动工了。
正是由于在电池技术上的不断储备,宁德时代还迎来了特斯拉的结盟,以特斯拉的挑剔程度还能选中宁德时代也足以证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
晶圆代工厂在近一年多时间里,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剧烈动荡的这段时间里,其恢复能力和速度,以及营收增长水平和市场影响力,都体现出了极强的存在感。那么,2020年,晶圆代工市场状况如何呢?
此外,宁德时代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很巨大,研发技术人员5364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143名、硕士学历的1943名,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2369项境内专利1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2913项。
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众多,专业分工程度高,制造是产业链核心环节。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包括三大环节:IC 设计、晶圆制造加工以及封装测试、应用。其中,晶圆制造购买原材料通过提纯、抛光、光刻、制造晶棒、晶片分片等多道程序将设计好的电路图移植到晶圆上。国内外企业基于自身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实力,已经在晶圆制造及代工方面展开布局。
今年6月份,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接受彭博社采访的时候曾表示将推出一款可以使用16年,寿命超过200万公里的动力电池。目前动力电池保修期约为8年或24万公里,宁德时代将会把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数倍。
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 公布2020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续坐稳前三强,营收年成长幅度高达四成,成长幅度最高则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年增 49%,列入第十强。榜单中,前五名分别为英特尔、三星、台积电、海力士、美光科技,第六名至十名依序为博通、高通、德州仪器、辉达、海思。
综合各方面来看,宁德时代和LG化学在各方面的竞争都很明显,随着双方规划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几年内双方的缠斗还将会继续维持下去。
联华电子提供晶圆制造服务,专注于逻辑及特殊技术,为跨越电子行业的各项主要应用产品生产芯片。日前,台湾晶圆代工大厂联华电子(联电)公布了7月营收情况。据公开资料显示,7月联华电子实现营收新台币154.9亿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同比增长12.87%。
不过宁德时代这个曾经的动力电池巨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深的积累,宁德时代首先在电池的封装技术上做了改进,采用了新的CTP技术,可以让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度电成本都已经降到了600元以内,而行业大部分企业还维持在800元左右。
除了联华电子外,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企业在晶圆代工方面也已经积累起了相应的技术及软硬件基础,因而市场表现较为亮眼。一方面,行业龙头长期专注于晶圆代工业务,且给自己的定位明确,并能持之以恒;另一方面,晶圆代工这种商业模式是多客户、多产品线、多制程的业务模式,与IDM和Fabless相比更加厚重,其抗风险能力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