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2020-12-30 工业品商城224
核心提示:在以前,这种无需人来进行操作,完全自动化的生活几乎无法想象,但是如今,智能家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开始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在这些智能家居之中,表现尤其突出的就是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顾名思义,就是具备语音识别功能,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音箱。在近两年之内,智能音箱以迅雷不及掩耳
       在以前,这种无需人来进行操作,完全自动化的生活几乎无法想象,但是如今,智能家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开始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在这些智能家居之中,表现尤其突出的就是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顾名思义,就是具备语音识别功能,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音箱。在近两年之内,智能音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根据国际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所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总量达到55.7百万台。而2019年全年智能音箱的出货量高达146.9百万台,同比增长70.4%,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激光雷达是探测雾霾的先进技术手段,但之前我国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从国外整机进口。从2011年起,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研究员主持开展了"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该研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细粒子和臭氧时空分布的快速在线监测系统,突破了多项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激光雷达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大气环境实时监测能力建设和数据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长期示范运行了激光雷达系统,并进行了技术验证与优化,积累了观测数据和应用经验。通过行业内推广,有效扩大了业务应用部门对激光雷达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编制了企业技术规范和行业应用指南,为激光雷达的业务规范化运行提供了科学支撑,在雷达光源、瞬态记录仪和雷达数据应用等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深夜,你正一个人在桌前伏案认真工作。突然,在一片寂静暗淡的房间里,一阵刺耳的音乐响起。”
  这并不是在说恐怖故事,这是一位智能音箱用户的真实遭遇。当时这名用户正一个人在家工作,突然响起的音乐把他吓了一大跳。“想象一下,原本非常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放起了歌。”这名用户表示自己当时差点被吓出心脏病。
  智能音箱突然响起,与触发了误识别不无关系。误识别,是当前所有智能音箱的通病。按照当前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误识别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进行解决。虽然可以通过大量的AI深度学习和优化算法模型来对避免出现误识别,但这些措施在本质上都仅仅只能降低误识别的概率,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竟,就算是人也偶尔会有听错的时候,那就更不要说尚且还处在发展阶段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了。
  不过,误识别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漏洞,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这一问题的几率也会越来越低,但接下来的漏洞,对于智能音箱来说,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帮我的手机号13XXXXXXXXX充100元话费。”智能音箱在回复了一句“好的。”之后,准确的向这一号码中充值了100元话费,但是,要充值的人却并不是智能音箱的主人,而是一名陌生人。
  在绑定了支付工具的免密支付方式之后,用户就能够通过语音来操作智能音箱进行购物充值等一些付费操作。这些操作是通过一种名叫“声纹支付”的支付方式来实现。
  声纹支付与指纹支付方式类似,都是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的方式来识别用户身份以完成交易。不过,智能手机会将这一些生物信息数据存储在专门的加密芯片之中,而智能音箱却没有这样。由于生物信息加密芯片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制造,因此这一芯片的成本较高。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大部分智能音箱都采用的普通智能设备芯片方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综合验收。新型“探霾”激光雷达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激光雷达核心技术的垄断,可实时监测10公里高空范围内的雾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目前已在国内多个区域组网观测。  
  指纹、声纹以及虹膜等,是用户每个人都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生物信息,在当前指纹支付、声纹支付等识别支付技术大量使用的环境下,一旦出现声纹数据泄露,就极有可能会遭到盗刷。
       大气细粒子和臭氧是衡量大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大气细粒子一般是指大气中悬浮的直径细小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是 PM2.5。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虽然臭氧在平流层可阻挡紫外线,但若在对流层浓度增加,则会对人体健康、地球植被等产生有害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大气细粒子和臭氧时空分布监测数据,相关研究工作依赖国外仪器设备。为提高我国大气环境实时监测能力和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在大气细粒子和臭氧时空分布的快速在线监测系统领域,成效显著。 
  此外,有的智能音箱甚至无法识别出用户的声纹,无论是什么人进行操控,甚至不分男女都能够操控智能音箱进行支付操作。这对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项目针对业务部门各种不同需求,形成了多种型号产品,在环境监测领域大量装备,并为灰霾和光化学污染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和设备;自2013年起,大气细粒子和臭氧激光雷达在京津冀地区建立了立体监测网络,数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项目研发的仪器设备还为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峰会、北京“九三胜利日”阅兵式、杭州G20峰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空气质量保障和减排效果评估工作,为环境决策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除了容易被盗刷以外,隐私数据安全也是智能音箱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自智能音箱问世以来,
       据悉,该系统还集成了多种关键技术,研制了多套样机,长期运行和多轮优化下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激光雷达核心技术,通过技术转移和生产工艺开发建立了产业化基地,形成了激光雷达核心部件和系统整机的生产能力,提高了激光雷达的国产化率,培育了有竞争力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新兴产业,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激光雷达核心技术垄断,扭转了我国激光雷达设备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此前,全球销量最大的智能音箱亚马逊ECHO就曝出了窃听丑闻,亚马逊公司将用户与智能音箱的对话录下来,并与公司的其他部分分析对话录音。亚马逊公司对于这一事件的回应是为了优化设备,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存在数据安全问题。这真的能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吗,或许只有亚马逊自己知道。
   科研人员表明,PM2.5与臭氧是雾霾的两大主要成分,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可以从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围内,实时探测这两种成分的高度分布、浓度分布等指标。准确知道了雾霾的成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助于解析污染的成因,精准制定治霾的策略。据了解,该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激光雷达核心技术的垄断,成功实现了整机国产化,并在产品应用方面走在国际前列。目前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人口密集区,均已规模化布局组网,实时监测空气质量。
  不仅数据存在被厂商盗取的问题,智能音箱还可能存在窃听的问题。看起来似乎人畜无害的智能音箱,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