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功能可分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其中,后三种统称为小基站!目前,全球5G基站数量超百万个,我国超40万个,基本都是按照“宏基站为主,小基站为辅”的方式建设。
为保证氢气使用安全,用氢场所的氢气浓度检测非常重要。随着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氢气浓度快速检测。比如,上文中体积的氢气泄露探测器,尺寸很小,安装、使用都很方便。借助内置的氢气传感器气体检测元件,在很短的时间内,氢气探测器就可以将氢气浓度的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当达到危险浓度时,就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安全。
说起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区别,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覆盖范围上。宏基站覆盖半径在200米以上,而小基站则在200米以下。基于此,小基站具有小范围精确覆盖、简单部署、灵活等特点,往往应用于室内各大场景作为宏基站的有效补充。
同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氢气传感器等传感检测技术的发展,一定会为加氢站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只要做好了预防装置泄漏、处理好氢气泄漏检测,我们有理由详细,未来的氢气新能源会变得越来越安全,传感器专家网也将与各位一道拭目以待。
早在2G时代,小基站就已经出现,只不过由于宏基站覆盖范围较广,同时室内又主要采用室分系统,因此小基站应用场景有限。而进入3G和4G时代,在解决接入速率和吞吐量等技术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小基站的发展同样比较有限。
放眼全球,快速推进加氢站建设,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战略布局。比如,日本对加氢站数量的规划是,到2020年建成160座加氢站,2025年建成320座,2030年建成900座。不过,总的来说,当前全球氢能行业整体还处于市场化初期,各种制氢站和加氢站的控制逻辑和控制程序还需不断优化升级,制氢-加氢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直到5G时代,小基站才迎来真正的春天。由于5G时代主力频段从1.8-2.3GHz提升到了2.6-4.9GHz,使得传统室分系统的建设方案不再适用。在此背景下,利用5G小基站不仅可从技术源头克服传统建设问题,而且还能大幅提升网络容量与运维效率。
目前,位于古都奈良的日本株式会社ATOUN,正在开发能为老人提供助力的机械外骨骼。由该公司研发的机器钢甲,其实是一种可穿戴设备,称为动力外骨骼或机械外骨骼。它们是由骨骼模样框架构成的机械动力辅助服,其中装有传感器,当检测到用户身体在运动时,辅助服中的马达就会启动,为用户提供力量辅助。
此外,工厂、港口、能源等行业网也开始对5G技术提出应用需求,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检疫机器人、在线教育等又对行业网的速率、时延、可靠性等关键指标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推动了5G小基站建设的不断增多和加快。
作为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据日本总务省2018年数据,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57万,占总人口的28.1%,创下历史新高。为应对老龄化问题,许多日本企业正探求用机械外骨骼等科技手段助银发族一臂之力。
据了解,2016年全球小基站设备出货量还只有170万个,市场规模也只有15亿美元。但根据SCF 预测,2015年至2025年全球小基站的需求量将迅速增至到7千万个,按照每座小基站单价1万元计算,保守估计未来5年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除智能卡外,院里的智能床垫也令人大开眼界,里面增加了传感器感知芯片。只要老人躺在床垫上,就能实时准确地检测出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数据,以及离床时间、离床次数、其他异常状态,并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实时传送到远程工作站或移动手机终端上。 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生产的最新一款机械外骨骼已投放至机场、工厂等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场所。这一外骨骼用了倒Y形设计,能够像背包一样穿在身体上,配备了两个独立控制的电动马达,在用户搬运重物时,可为腰部提供最大10公斤的助力。
不过,虽然经过2G-4G多个时代的探索,5G小基站在发展上拥有一定经验和优势,但想将这千亿规模市场变现也不容易。因为当前,5G小基站在商用部署让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就比如部分产品成熟度不高、产业上下游不均衡、建设成本偏高等等。
其中在产品成熟度上。目前业内的小基站在小区数、功耗、用户容量等功能性上还不够完善,同时宽带支持能力上也稍显不足。除此以外,在整体成本和功耗等方面性价比也不高,未来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价格,推动产品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