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享制造悄然兴起,制造业正在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1-03-01 工业品商城157
核心提示:共享制造又称制造共享,或制造资源共享,是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创新,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  人体皮肤传感器发送信号的最大频率小于1千赫兹(kHz),即每秒1000次。相比之下,Tee的传感器以9兆赫兹(Mhz)或每秒900
       共享制造又称制造共享,或制造资源共享,是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创新,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
  人体皮肤传感器发送信号的最大频率小于1千赫兹(kHz),即每秒1000次。相比之下,Tee的传感器以9兆赫兹(Mhz)或每秒900万次的速度发回信号。
  当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共享制造案例了,比如在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纺织服装、科研仪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等领域,已经有一批典型的共享制造平台,形成了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多种新模式新业态,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所有传感器都用一根电线连接在一起,表明来自整个皮肤的测量数据可同时到达。“相比之下,大多数电子系统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们需要一个一个及时扫描每个传感器。”Tee介绍说,“逐一扫描每个传感器需要时间。如果你有1000个传感器,每个需要1毫秒的扫描时间,那么整个扫描操作需要整整1秒。” 
  今年上半年,福建石狮首个“共享工厂”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场所、仓储配套,为接单难的企业提供订单。纵然面对疫情影响,通过共享协同,12万件海外服装很快上线生产;在一些城市,轻工企业把设计、接单、组装等环节拆分共享,降低市场风险,集成供应链能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enjamin Tee和同事发明了这种人造皮肤。它由物理传感器组成,可检测压力、弯曲和温度。这种皮肤由橡胶和塑料复合材料制成,包括1毫米见方的传感器。 
  当皮肤挤压某物时,上面的传感器将电脉冲传回一个接收器。每个传感器都有一个独特的脉冲使其可被识别,这意味着多个信号可通过一个接收器组合起来,加快传输速度。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共享制造悄然兴起,制造业正在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共享制造受到欢迎,无疑为前沿制造工艺和流程的共享创造了条件,也能助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例如,一些园区和产业集群里的企业,可以尝试共享工厂、检测设备、生产设施等,今后甚至可以共享资金、经验和技术服务等。
   Tee举例说到,当我们触摸一杯咖啡时,皮肤会立即向肌肉和大脑发送电信号,进行处理。信息是通过神经传递的,我们有很多神经。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超过15万公里的神经。
  整体来看,共享制造工厂包含预生产环节中技术及产品开发的中试、试产、开模等功能和生产实施环节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生产制造功能,具有支持制造型研发和支持批量生产的两大属性。具有量产属性的共享制造工厂,需要数控机床、智能检测、生产仓储空间、工业机器人、服务处理器、智能操作系统、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平台、数据处理及存储等配置实现其产能共享的目的。
   随后,Tee和同事将人造皮肤放在一只握着一杯热咖啡的假手上,发现这3种感觉都被记录下来。这有潜力大大简化,使机器人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全身皮肤。Tee表示,这项技术的另一种应用可能是用于先进的假肢,使个人恢复知觉。  
  制造企业的挑战与机会并存,作为链接这些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他们的使命更为艰巨,“共享制造”下“平台+工厂”的模式离不开平台。如何搭建好反应速度快、相应准确度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已经成为了接下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Tee团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而更好地反映人类触觉。一种对快速动态变化作出反应,另一种对静态力作出反应,同时产生的信号频率随着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增加而增加,第三种则感知温度。 针对大型企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柔性生产装备等设备闲置、中小企业有需求但无力购买等现状,沈阳机床研制出了融合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的i5智能能机床,并与神州数码、光大金控等公司合作,推行按需使用的C2M2C(Customer to Manufactory to Customer)共享经济模式。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平台,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基础支撑。就制造领域而言,依托于工业云平台,可以打通商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提供供应链、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协同,支持开展跨企业、跨区域的产业链协作,以此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收益的转化。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