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按照民政部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就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解决养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养老主要涉及健康和生活。
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来说,除了要保障日常的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也很关键。一直以来,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对自家老人难有照顾,这导致了不少“空巢老人”的出现,老年人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如何让老人健康的情况下生活的便捷、舒适也是另一个重点。
而智能家居的出现,恰恰对这两方面都实现了很好解决。家居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简单、便捷,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与定位。与此同时,智能家居带来的丰富体验与内容,也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充实和有趣,避免孤独感出现。
近日,据外媒报道,由维也纳MedUni外科部门的Oskar Aszmann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在三名男性患者腿部植入了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来传输生物信号,对患者所佩戴的机器人手臂进行无线控制。
除此以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让老年人的健康获得了更加科学、精确的管理;智能门锁的应用,也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总而言之,智能家居不仅能利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保障人身和健康安全,同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要,对于养老方面的价值非常大。
因此,在这个理念的支持下,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无线生物信号传输相关方面的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观察结果表明,与标准系统相比,无线生物信号传输非常可靠,速度更快,也更安全,”Aszman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基于此,自2018年开始,老年人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智能家居市场也迎来逐步成熟和细分。伴随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出台,智能家居在养老和安防两大领域迎来快速布局发展,行业也不断的壮大。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最早由美国海军研究局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自分布式红外孔径海军先进技术演示计划。该系统是利用布置在战机周身的多个红外光电传感器,为飞行员提供球形视野。 总的来说,该系统采用分布式孔径技术,在机身外6个方向上布置了球形覆盖的红外传感器,从而为飞行员提供全方位态势感知。红外光电传感器属于被动红外探测,通过利用目标与背景的温差所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进行成像探测和热点探测。红外光电红外传感器主要用于高分辨率动态成像,能将所成像细节最大化,体型小巧。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越来越多企业提出“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的情况下,截至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30%左右。未来,伴随着养老方面潜力的进一步释放,预计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还将持续走高,成长为万亿级的产业。
该研究小组一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线生物信号传输不仅能够用于修复患者的某些伤患,还能够在其他生物技术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为人类的美好、便捷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不过,尽管需求和潜力都十分强劲,但智能家居要想深耕好养老市场也并不容易。除开技术、人才、资金等老生常谈的几大问题外,如何让老人更好的接受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及产品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毕竟现阶段,很多老人不太了解智能家居,也不太会用智能家居。
这就要求企业、行业和政府协同发力了。首先,企业需要从产品方面出发,尽量简化操作难度,同时提升产品功能,让老人觉得好用的同时也爱用。其次,行业则需要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产品门槛,加强行业管理,让行业发展更加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