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的时候,应急管理部组织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科等多家单位,使用国产无人机翼龙-2完成了我国首次大型无人机应急通信实战演练。据悉,当天翼龙-2无人机冒雨从贵州安顺机场顺利起飞前往四川木里地区。在测试区域,翼龙-2无人机进行了不同高度的盘旋飞行,开展了公网、专网和超短波三个频段的应急通信保障测试。
从2009年到2016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由30多亿美元急速增长至120多亿美元,年均增速异常惊人。与此同时,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有望突破250亿美元大关,火热态势将持续上升。
从2009年到2016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由30多亿美元急速增长至120多亿美元,年均增速异常惊人。与此同时,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有望突破250亿美元大关,火热态势将持续上升。
不过,总的来说,步态识别的技术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距离规模化商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目前,由于核心算法构建能力的不足,我国从事步态识别技术研发的企业屈指可数,市场发展还远远不够。不过,该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10月10日消息,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公司亿航智能于9月30日宣布推出其EHang 216产品的全新版本——EHang 216L。据悉,该产品专门针对物流所设计,将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中短期航空物流运程。亿航方面表示,EHang 216L最大承载力为200公斤,这是目前最大的用于空中物流配送服务的多旋翼无人机。
日前,深圳先进院数字所李烨研究院团队正研发将步态识别技术用于解锁可穿戴设备。团队介绍,可穿戴设备大多轻便,不具有指纹录入、摄像头、按键等较为复杂的器件,但一般都会带有微型化的加速度传感器。研发团队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步态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可穿戴设备“解锁”方法,有助于提升其安全性。
10月14日,大疆发布首款全画幅传感器相机负载——禅思P1,4500万像素,搭配经纬M300RTK和大疆智图软件,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效率、一体化的航测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大疆还推出全新的激光可见光融合负载——禅思L1,集成Livox激光雷达模块、高精度惯导、测绘相机、三轴云台等模块。
研究团队提出了速度自适应步态周期检测方法和个体化判别阈值生成方法,解决了步速变化及步态波动性,对基于步态身份识别性能的影响。与同行前期研究成果相比,所提方法在步态识别和身份认证准确率上分别提升了25.8%和21.5%,平均认证准确率为91.75%,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顶级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上。
日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研究的固定翼“蜂群”无人机系统实验。一款由猛士军车搭载的类似于多管火箭炮的发射系统中,一架架无人机正以秒为单位发射升空,随后在空中完成“蜂群编组”飞向目标空域,而且该无人集群还具备目标识别,之后便对预定的地面目标进行精确的自杀式打击。
延伸阅读:深圳研发团队欲用步态识别技术解锁可穿戴设备
10月23日,在经过预审、答辩和实地考察三个环节的综合论证后,由民航局批准的首批共13个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正式公布。从名单来看,13个试验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目标定位为综合应用拓展的居多。主要涉及省市包括了上海、浙江、四川、江苏、河南、天津、北京、陕西、辽宁、山东、安徽、江西以及广西。
在该领域,步态识别可作为一种控制手段。人们可通过自己的步态,对家居设备进行智能控制。比如,步态识别可提升空调智能水平,根据家庭成员的步态特征,空调可及时识别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的活动范围,根据不同人群调整空调的出风角度、出风量及温度,让温度控制更适合人群需求。
10月24日消息,近日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测试示范基地,在四川自贡航空产业园正式挂牌,并开展了无人机应急通信保障及侦查测绘演练。据悉,该基地的挂牌,标志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测试及示范基地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