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开发出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用多材料3D打印出了逼真的心脏主动脉瓣和周围结构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实病人的外观和感觉。这些特定于患者的器官模型,包括集成到结构中的3D打印软传感器阵列,是使用专用墨水和定制的3D打印过程制造的。
在这个测试室内有一条含有一些嵌入试剂的测试纸带,当暴露在某些VOCs下时,这些试剂就会发生变色反应。其中一些试剂由现成的染料组成,另一些则包含了特制的金纳米颗粒。手机的摄像头则会拍摄这些斑点,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研究团队发现,这一技术可在肉眼看到症状前就检测出晚疫病,从而尽早采取行动防止病害传播。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与不同的比色法指示剂结合使用,该技术还将能用于检测其他的植物病害。
到目前为止,这套装置已经成功识别出10种不同浓度的VOCs。不过,目前的分析工作必须要将植物样品送到实验室并且可能要等几天甚至几周才行。
研究团队发现,这一技术可在肉眼看到症状前就检测出晚疫病,从而尽早采取行动防止病害传播。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与不同的比色法指示剂结合使用,该技术还将能用于检测其他的植物病害。
到目前为止,这套装置已经成功识别出10种不同浓度的VOCs。不过,目前的分析工作必须要将植物样品送到实验室并且可能要等几天甚至几周才行。
近日,全球著名的动力部件制造企业伊顿(Eaton) 宣布了其汽车集团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新计划,该计划是伊顿工业4.0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减少产品开发时间并提高效率。在增材制造金属新计划公布之前,伊顿已使用粉末床金属熔融3D打印设备EOS M290和Concept Laser M2 UP1系统制造了铝、不锈钢等材料的航空零部件。
英国《自然·植物》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款可检测微生物侵染植株的智能手机传感器。该系统在未来应用中将能以新方式及时发现病菌,帮助对抗具有破坏性的作物病害。
植物病害中的晚疫病,由名为致病疫霉的微生物引起,感染这种病菌的植株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对重要的经济作物番茄和马铃薯来说,该病菌会快速侵染植株,不加治理的病株几天内即死亡。如果天气条件适宜,病菌还会快速扩散,导致病害流行。最值得注意的是,致病疫霉曾导致了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也就是马铃薯饥荒,让当时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近四分之一。
植物病害中的晚疫病,由名为致病疫霉的微生物引起,感染这种病菌的植株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对重要的经济作物番茄和马铃薯来说,该病菌会快速侵染植株,不加治理的病株几天内即死亡。如果天气条件适宜,病菌还会快速扩散,导致病害流行。最值得注意的是,致病疫霉曾导致了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也就是马铃薯饥荒,让当时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近四分之一。
10月5日,南极熊获悉,德国聚合物公司Covestro AG(科思创)宣布,将以16亿欧元(约127亿人民币)收购皇家帝斯曼的树脂和功能材料业务,包括帝斯曼的3D打印、帝斯曼的Niaga和帝斯曼的Advanced Solar。此举是继帝斯曼最近连续收购Glycom、Royal CSK和Erber集团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首先,农民需要从有问题的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然后把它放在一个试管里,试管随后需要被密封至少15分钟,这给了叶子充足的时间来释放VOCs。接下来,拿掉试管的盖子,然后用一根很细的塑料管,将试管中积累的化学气体泵入传感器内的一个腔室里。
近日,WobbleWorks公司推出了专业级3D打印笔。据悉,这次推出的3Doodler Pro+是面向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设计制造的,可以打印一系列材料,包括青铜、铜、木材和尼龙,以及PLA、ABS和FLEXY塑料。这让专业人士有机会用它来制作原型,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给衣服增加一些额外的东西,甚至修复工作空间周围的破损物品。
他们使用的化学修饰金纳米粒子,会与病株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而手机摄像头能捕捉这种反应引起的颜色变化。在一次盲测中,该装置对晚疫病的检测准确度高达95%。
Nexa3D以其高速聚合物增材制造(AM)生产系统(基于液体树脂和粉末的生产系统)而闻名,该公司近日宣布推出用于光聚合物零件的后处理解决方案xCure。据悉,该固化系统专为公司的旗舰高速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机NXE400设计。它可以使用简单的单击旋转和按钮功能同时固化三块NXE400建筑板,或者一次固化最大16升的零件。
此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魏青山及其同事开发了一款传感器,可以在番茄植株染病后的两天内检测出晚疫病。据悉,这款由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科学家们开发的手机,被设计成需要安装在农民的智能手机上,具体来说,是在相机镜头的上方。
据外媒报道,英国3D打印公司Scaled有限公司(Scaled Ltd)发布了一款名为“变色龙(Chameleon)”的电动四轮3D打印汽车,其时速可达45英里(约为70km/h),据称变色龙是欧洲首款3D打印汽车。由于3D打印的技术特性,这辆“变色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半成品的沙滩车,且只有一个驾驶座位,没有任何的舒适性配置,但是它同样证明了3D打印技术打印汽车的可行性。
植物病害一般会造成约20%至40%的产量损失,因为植物会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从而阻碍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最终影响人类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