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1-03-10 工业品商城154
核心提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在致辞中指出,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环节,对其能够顺畅地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的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应用,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换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在致辞中指出,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环节,对其能够顺畅地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的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应用,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换句话说,生产线没有“眼睛”、“耳朵”,靠人工的话每一个环节有经验的工人针对产品间细微的差别会凭经验调整,而“瞎子”机器可做不到。毛坯厚度、位置等只要偏差一点点,后续的环节不进行微调,结果就会出现成批的废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洧发表了主题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及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演讲。他认为,目前,世界各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原则已经形成一定共识。通过审核、评估、仿真、场地以及实际道路测试等方式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测试的技术方案,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仍需要行业,特别是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构建完整测试平台,以多种方式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及各技术领域路线图的指引下,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研究项目累计开展了81项,覆盖了基础、核心功能、安全保障、关键系统部件等多个方面。
       今年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年,其中预测性维护是重要应用领域。日前,预测性维护被CB insight 评为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之一。工业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距离远、结构复杂、造价高,一旦小毛病拖成了大病,高额的费用先不说,影响生产计划更是企业所无法接受的。在具体应用中,预测性维护需通过对重要资产如机床、重要机器仪表等设备的健康监测来实现。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的演讲聚焦《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在他看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发展与安全管理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也必须有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和支撑。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不断升级发展,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提出了日趋强烈的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对交通安全管理法规的符合性;对交通通行法规的全面理解和严格遵守;对与安全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交通场景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应当加快应用技术手段,即“仿真测试+交通安全分析法”开展自动驾驶汽车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
       2017年,无锡戴卡轮毂曾花大力气搞出了一套自动化生产线,反而不如老的生产线:老厂的手工生产线成品率不低于90%,自动化生产线去年的平均月成品率只有86%。为何会这样?生产线上各环节少了数据采集、分析反馈、智能控制。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办公室总经理慕容特(Dr. Thomas Meurers)分享了《德国对未来出行的思考》。他表示,规范是必须要遵守的,但是标准却是具有选择性的。标准是为了支持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的义务,其初衷并不是为了覆盖所有的要求,也在于协助制造商摆脱其对产品安全的责任。标准化对于用户和产业都极其重要,并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成员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和通过流程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车辆的扩展原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识。
  以风电行业的设备监测为例,在江苏无锡某风电设备工厂,基于传感器技术,建立了先进的在线振动监测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风电机组远程智能健康体检服务平台,可实现全天候远程在线风机振动监测分析,为客户提供预知性研判。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载体,《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规划》提出了五项任务: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三横三纵”、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行业服务能力。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演变为企业所处产业生态的共生协同竞争。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多角度积极推进充换电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供给。五是深化开放合作,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我们需要通过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组织协同“五位一体”的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在智慧工厂里,生产设备里的传感器等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把实时运行数据传输到云上并进行分析,提前预知设备的异常状态,从而最小化设备停机的可能。 
  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尚进以《构建新产业链、新生态模式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平台》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从企业的角度探讨共性基础平台如何支撑法规和标准体系的落地。他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平台是推动汽车新产业链生态的重要抓手,是保证政策落地的核心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其总体架构研究、产品设计和研发、以及标准体系建立刻不容缓。在新产业链、新模式、车路云协同的全生态下,需要跨界融合和深度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亟须计算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等共性基础平台。
  联合国道路运输局汽车安全处官员Francois Guichard以视频的形式进行了《新型基础设施和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WP.29现状报告》。他介绍了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今年在自动驾驶汽车和网联汽车相关法规方面所做的工作。WP.29根据由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制定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框架文件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管理。安全性、透明度、保障和更新是WP.29关注的问题。其中,网络安全和软件更新是网联汽车法规的重点,联合国对这两点也分别采用了新的规定。
  今年4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指出,我国今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800亿人民币,初步推测可为国民经济带来2万亿的增长,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所行业法治研究室副主任陈全思发布了《2020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今年的报告通过对域外主要国家和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则进行动态观察,实现了报告内容的时效性和评论的深入性。该报告还以“数据规则”和“责任和伦理规则”为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规则”专题中指出车辆数据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并特别关注了数据跨境的问题。“责任和伦理规则”专题则提出需要通过风险基金、惩罚性赔偿、保险机制的方式共担风险;通过“法律+标准”的模式,为自动驾驶汽车框出安全边界。此外,陈全思副主任还宣读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创新发展伦理宣言》。
  后来,企业在技改项目上加了智能制造平台,这不单单是一个系统、一套软件,而是融合了经营管理、研发和综合制造能力的一个完整体系。例如,在中控室能看到设备运行的实时情况,也就是所有设备都有了采集数据的传感器。某些工序已初步实现了数据制造,例如用于加工的刀具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磨损,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产品的精度。在大数据分析之下,就能实现工艺的自动补偿。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高级系统架构师梁浩的演讲主题为《智能网联汽车体系架构研究技术报告》。他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目前处于复杂大系统阶段,亟需解决从复杂大系统到体系的过渡。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参考国际主流架构框架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7S体系架构框架,融合国际先进的MBSE方法,辅以7S体系架构框架,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进行全面的需求挖掘。该架构框架对于支持产业加速转型和自主创新咨询服务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