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分布在亚洲、澳洲、欧洲以及美洲。据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亚洲及澳洲在运机器人数量规模达到168.8万台,占总量的62.01%,规模远超欧洲及美洲;欧洲在运工业机器人数量为58万台,占比为21.31%;美洲在运工业机器人数量为38.9万台,占比为14.29%。
潜在的合并是AMS扩大其领土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该公司已就发展尖端技术发布了几项小型公告。7月,AMS宣布与SmartSens合作开发3D和近红外传感器;2018年2月,AMS收购了KeyLemon,该公司提供基于面部和生物识别传感解决方案;在2017年通过收购美国公司Princeton Optronics进入了VCSEL市场。
具体来看,亚洲仍然是工业机器人强劲的市场,该地区大运营存量的中国增长了21%,在2019年达到了约78.3万台。日本位居第二,约有35.5万台,增长了12%。第三是印度,其新纪录约为2.63万台,增长15%。在五年之内,印度在该国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翻了一番。
作为苹果的供应商,AMS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十分出色的,许多制造商都在使用AMS的传感技术。其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基于VCSEL的3D传感解决方案、高品质管理包括OLED和TrueColor技术、微尺度接近传感、生物和光谱传感以及其他光学应用。
2016年以来,主要地区在运机器人数量规模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各有不同,总体来看,受亚洲市场加快发展影响,亚洲及澳洲在运机器人增速明显高于欧洲及美洲地区。
此次收购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其实,2月中旬,就有消息传出,美国投资公司贝恩资本和凯雷集团要联手收购欧司朗100%股权,双方管理层就收购事宜密切谈判当中。在7月5日,贝恩资本和凯雷集团正式向欧司朗提出了公开的收购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35欧元的现金。而欧司朗随即确认了该消息称正在考虑中,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回复。在那之后,欧司朗的股票开始上涨。
而在7月15日,有外媒透漏AMS要以每股38.5欧元的报价收购欧司朗。因看不到洽谈交易的充分基础,不久后AMS就决定撤回要约。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7月23日,AMS又宣布决定重新评估收购欧司朗的潜在交易。这样反复多次以后,有业界人士认为,欧司朗这次也许不能成功“卖身”。
终于,在8月11日,AMS官宣收购提案,决定为这起并购交易案划上句号。据悉拟议的交易将由汇丰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承销的42亿欧元过桥贷款提供资金,被视为有助于加速AMS收入组合的多样化,通过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益增强其制造业足迹,以及利用两家公司的互补市场优势。
AMS:通过收购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而在7月15日,有外媒透漏AMS要以每股38.5欧元的报价收购欧司朗。因看不到洽谈交易的充分基础,不久后AMS就决定撤回要约。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7月23日,AMS又宣布决定重新评估收购欧司朗的潜在交易。这样反复多次以后,有业界人士认为,欧司朗这次也许不能成功“卖身”。
终于,在8月11日,AMS官宣收购提案,决定为这起并购交易案划上句号。据悉拟议的交易将由汇丰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承销的42亿欧元过桥贷款提供资金,被视为有助于加速AMS收入组合的多样化,通过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益增强其制造业足迹,以及利用两家公司的互补市场优势。
AMS:通过收购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工业机器人按照作用大致可划分为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洁净室机器人等多种类型,总体来看,目前,搬运与焊接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用途。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对3D光学传感器需求的上涨,AMS的业绩也十分亮眼。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来看,第二季度AMS营收为4.15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2%,比预期营收要好很多。整个上半年,该公司营收为8.012亿美元,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了22%。对于公司业绩的增长,AMS在业绩概述中表示,是由于消费业务的推动。一直希望减少对苹果这家“大客户”的依赖,正在大举投资进军汽车行业,开发相关产品和技术。
据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末,搬运和上下料作为首要应用领域,在运数量为121.5万台,占总量的44.64%;焊接与钎焊机器人在运量为64万台,占比为23.51%;装配及拆卸机器人在运量为28.7万台,占比为10.54%。其他类型在运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比均在10%以下。
据报道,AMS与欧司朗的连接将有助于使其更少受到消费者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使AMS的收入基础多样化。一旦欧司朗被纳入收入组合,35%的销售收入来自消费者应用、45%来自汽车,后者则受益于合并后公司在高收入、尖端应用(如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优势。
从应用行业看,汽车以及电气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为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据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汽车行业在运数量仍为首要应用领域,截至到2019年末,汽车行业在运工业机器人数量为92.3万台,占比为33.91%;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行业在运工业机器人数量为67.2万台,占比为24.69%。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