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2020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移动已提前完成今年的5G建设目标,目前已开通5G基站38.5万个,在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提供5G SA服务。
大连接、低时延的5G网络,可将工厂内海量的生产设备及关键部件进行互联,并提升生产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为生产流程优化、能耗管理提供网络支撑。另外,工厂内大量的环境传感器,可通过5G网络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温度、湿度、亮度、空气质量、污染等信息状态的上报,使管理人员能对厂房内的环境进行精准调控。
而在中国生产力学会近日举办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进一步透露称“中国移动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39万个,为全国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提供5G服务,在网5G终端数超过9000万部。”
目前,国内智慧工地市场规模容量可达上千亿元人民币,未来前景可期。未来,工地里面有大量的工程机械,挖掘机、吊机、塔吊,以及一些车辆和人员。发生坍塌事故后,机械、车辆和人员很容易被埋到废墟中,通过5G传感技术,可实现有效定位,及时抢救。
在建筑工地,经常会发生高支模坍塌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坍塌往往发生在一两秒之间。以往,在3G、4G网络条件下,无法实现高频扫描,所以加装在应力点上的传感器信号,要先传到基站,然后再传到管理平台,整个传递过程耗时5秒左右,无法实现有效预警。
但在5G条件下,通过高频扫描,可把应力变化定位在毫秒级,这样就能实现有效预警,通过哨声、笛声提醒,工人能及时撤离,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员伤亡。据了解,仅这一个点上的应用,就有可能把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事故率降低80%。
在建筑工地,经常会发生高支模坍塌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坍塌往往发生在一两秒之间。以往,在3G、4G网络条件下,无法实现高频扫描,所以加装在应力点上的传感器信号,要先传到基站,然后再传到管理平台,整个传递过程耗时5秒左右,无法实现有效预警。
但在5G条件下,通过高频扫描,可把应力变化定位在毫秒级,这样就能实现有效预警,通过哨声、笛声提醒,工人能及时撤离,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员伤亡。据了解,仅这一个点上的应用,就有可能把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事故率降低80%。
董昕表示,中国移动将深入实施 “5G+”计划,2021年实现全国县市城区、部分重点乡镇5G网络连续覆盖。
在智能工厂数据采集与监控领域,未来,5G技术将促进智能工厂内海量数据的实时上传。
未来,5G物联网在传统工业领域的价值不可估量,其价值会率先在智慧城市领域、自动驾驶领域、环保领域,包括垃圾管理领域落地。此外,5G时代还将逐步应用于危险生产领域,比如石化、矿井等领域。
未来,5G物联网在传统工业领域的价值不可估量,其价值会率先在智慧城市领域、自动驾驶领域、环保领域,包括垃圾管理领域落地。此外,5G时代还将逐步应用于危险生产领域,比如石化、矿井等领域。
联通和电信也没闲着。今年9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5G网络共建共享一周年工作回顾总结会上透露,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实施5G共建共享一年来,双方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30万座,双方5G网络覆盖已扩大到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
在智能工厂中,生产数据的采集和车间工况、设备状态的监控愈发重要,能为生产的决策、调度、运维提供可靠的依据。虽然NB-IoT、Zigbee等无线技术,现已在工业数据采集与监控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使用,但在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延迟、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5G共建共享初步估算将为两家节省超过600亿元的建设投资,基本实现用短时间、花少的投资,快速形成5G网络覆盖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