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对于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频频颁布政策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201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到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要进入前列,并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国家政府机构还在视频产业、信息消费、购物、广电、虚拟现实技术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机构也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计划,如青岛市发布了2020-2022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可见国家对于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重视。
以开发新药为例,在研究蛋白质、分子和细胞尺度的实验中,看不见也摸不到,人来操作很困难,但微纳米机器人在极为微观的环境中进行探测和工作,拓展了我们的眼睛功能。
在我国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下,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多个应用场景发力。首先在游戏领域和视频领域表现亮眼。2019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游戏领域应用比例达到36.8%,其次在视频领域占比达到20.5%。在直播、教育、医疗等其他领域也占有一定比例。预计2020-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游戏、视频、直播、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发展均将得到扩展,其占比将稳定上升。赛迪预测,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游戏领域和视频应用比例将达到37.9%和21.4%。
除像心脏起搏器等已在器官层面融合的产品,分子层面、细胞层面融合的类生命机器人,也特别值得期待。席宁理性地看好类生命机器人的前景,类生命机器人的研究刚刚开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离实际应用还需要很多努力。
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虚拟现实产业在各个应用领域均有所发力,并得到各个领域多家企业持续关注。在游戏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极大提高用户游戏体验,其用户基础规模也较大,2019年上半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即达到4.94亿。虚拟现实产业能够从中吸纳更多用户。参与的游戏公司包括三七互娱、网易游戏等。在视频影视领域,视频内容与VR技术的结合,将大大提升影视可看性,推动影视行业发展,而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即达到7.59亿,参与的企业包括爱奇艺、兰亭数字等;除此外,虚拟现实行业还在直播、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有所涉及,其用户基础规模也是相当可观。
而要想要应用在人体中,这类机器人是否需使用全新的材料?对此,席宁回答说,传统机器人主要由机电系统组成,包括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但人和动物是生物系统,除一些机电元器件,还有生物元部件;以前,人和机器人合作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的任务层次融合,今后,会诞生一类新的“类生物机器人”,也就是将生物的传感技能与微型机器人结合起来,增强人体特定机能。
2016-2019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迅速。2019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达398.4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556.3亿元,同比上升40%。
席宁在对未来机器人形态与应用领域展望时表示,突破直观并可在微观尺度范围工作的机器人,或许值得我们期待。他举例说,眼下,在宏观的汽车装配、焊接和喷涂等流程中,传统机器人与人在一个尺度范围中工作。但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的发展,需要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环境中使用机器人。
根据IDC发布数据显示,我国虚拟现实行业中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呈加速上升趋势。2018年末,VR头显设备出货量约116.8万台,到2023年中国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050.1万台,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9%。综合表明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