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开始布局医药智能制造。如某企业表示,其将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布局指引,紧跟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在自动化、信息技术、医疗大健康方面的技术产品优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并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其自身的具体情况,为企业构建定制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据悉,我国气体传感器市场中,中低端产品供应充足,但中高端产品依然较为缺乏,作为综合替代性强、高端智能化的气体传感器,悬浮石墨烯气体传感器不仅具备所有已知气体传感器的优势性能,同时,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气体传感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分布性差等。作为气敏传感器材料,石墨烯是非常理想的化学气体传感器敏感材料,且未来应用空间巨大,无论是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排放的汽车尾气,还是大气污染中的氮氧化合物都会在它面前一一显出原形。
另外有药企也表示,其正在通过智能制造助推医药产业升级,公司青霉素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设计年产原料药1000吨、注射制剂1亿支,口服制剂5亿片的生产能力。项目是一个从中间体、非无菌原料药、无菌原料药到制剂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利用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发技术,以数字化车间、智慧化工厂载体生产的哌拉西林已通过美国FDA认证等。
医药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升级才能更好的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满足患者需求。“只有实现医药智能制造,药品安全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现阶段药品生产制造与流通消费仍处于机械化阶段,大致相当于工业2.5的水平,由工业2.5至3.0,至4.0阶段,仍需十年左右的时间。”某药机企业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此次面向市场率先推出的重头戏将是两种基于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的选择性气体传感器,它们将直击市场关注重点的目标气体分子检测和空气有害物质监测。气体传感器即“电子鼻”,拥有人类“闻所未闻”的能力,随着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大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VOCs排放,车内空气质量监控数据则成为人们随时随地想看到的数据,电子鼻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上述人士建议,为加快推进医药智能制造和医药工业4.0,国家应出台扶植政策和措施,制订医药智能制造与医药工业4.0的技术标准,强制推动全行业达标。
在此次合作中,东旭光电将通过与曼彻斯特大学的合作,为石墨烯产业提供一套新型物理解决方案,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保证碳原子单层结构的电子移动速率和传感特性,使单层石墨烯在裸露环境下的传感性能得到最大发挥。另外还将具备可操作的化学可修饰性,为选择性多功能传感提供了巨大应用潜力(气体、形变、生物医药监测等)。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制药机械设备企业也正在不断发力。如近期,楚天科技斥600万元参股成立楚天华兴,促进医药智能制造发展
近日,东旭光电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曼大电子工程系项目团队、英国IP Group 公司共同签署了《股东协议》,共同投资英国RIPTRON LIMITED,开展与曼大及其项目团队的深度合作,致力于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推广,进一步完善公司在石墨烯领域的产业布局,延伸公司在石墨烯业务领域的高端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说,悬浮石墨烯传感器技术应用无论在学术界还在产业界均属首例,双方合作有望带来开启全球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面向全新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据了解,此次成立楚天华兴,是公司战略规划的举措,围绕楚天科技战略深耕精密制造,促进医药智能制造发展。有利于楚天科技建立高质高效、高科智能、可靠稳定的配套供应链。建立公司战略外协加工商,提升外协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借鉴外部先进的加工理念及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走制造业合理化、效率化、自动化、少人化道路,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医药企业因新技术的注入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很多药企立足发展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其引入智能制造概念,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
东旭光电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的领军者,在石墨烯技术的应用落地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该公司石墨烯业务近年来一直呈加速发展势头,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节能照明、石墨烯热管理、石墨烯防腐涂料,四大序列产品持续稳步推进。除了现有的四大序列产品,东旭光电未来将加大石墨烯产业研发投入,更好地协同光电显示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主业发展。
如走进某药企,其高大、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将参观长廊与全封闭、全监控、全自动无人车间静静地隔离开来。车间内错落有致的大型金属生产机组有序地运转着,配合完成提取、分离、纯化、配料、洗瓶、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码垛等等一系列生产线流程。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有力的推动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