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快速普及,以2006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同时,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4.6%,高于平均水平(约36%)。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15.5亿元,2019年初步预测达到570亿元。
自动驾驶车辆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一台传感器丰富的车一天积累的数据甚至能达到几个T。要将如此多数据传输到云端,需要超高的带宽。同时,由于自动驾驶涉及安全,如果要在云端实现对车辆的数据同步或控制,也需要低至数毫秒的传输延迟。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扩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4-2018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5.1亿美元增长至82.9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1.9%,2019年约达94.6亿美元,增长迅速。
其次,自动驾驶汽车本质上是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的,所以实现超快网络连接功能是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核心,而5G的到来可以加速这方面实现的进程。
从细分领域来看,2019年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42、25.8、26.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5%、27%、28%。家用服务型机器人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扫地机器人占比大,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产品。
而这些问题,都是如今普遍采用的4G网络无法解决的,但大带宽、低延时的5G可以。
中国服务机器人较国外发达国家起步相对较晚,但市场规模扩大速度非常快,近年来成为机器人市场应用领域中颇具亮点的领域。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高于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占市场的比重约为2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当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突发状况时,通讯低延时可能会导致系统反应慢,进而酿成悲剧,而这在5G时代将无限减少。从理论上讲,5G的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到每秒20GB,所以未来5G甚至可以让自动驾驶的反应速度比人类还快。
目前,我国服务机器人消费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产品主要应用于家庭、银行、餐厅、卖场等领域。2019年,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应用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0.5、6.2、5.3亿美元,占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比重分别为48%、28%、24%,与类似,家用服务机器人增长迅速,成为主要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
2019年,是5G元年,目前,全球有56家运营商宣布部署5G网络,超过41家厂商宣布推出5G终端。而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5G时代”。
5G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快速铺开。5G基站将率先布局在商圈、景区、会议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随后向城市区域和产业应用场景快速扩展。业界预测到今年年底,大概有十万个基站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
毫无疑问,5G商业化道路越来越近了...而对于汽车来说,5G的商业化进程推进将有助于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汽车行业。
首先,低延时、高速率、覆盖范围广的5G可以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反应速度,提高系统安全性,给用户带来更棒的驾驶体验。
5G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快速铺开。5G基站将率先布局在商圈、景区、会议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随后向城市区域和产业应用场景快速扩展。业界预测到今年年底,大概有十万个基站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
毫无疑问,5G商业化道路越来越近了...而对于汽车来说,5G的商业化进程推进将有助于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汽车行业。
首先,低延时、高速率、覆盖范围广的5G可以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反应速度,提高系统安全性,给用户带来更棒的驾驶体验。
随着近年来服务机器人的快速增长,许多企业想进入该领域,但是总体来看,服务机器人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服务机器人企业必须掌握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解析与交互技术、导航及定位技术、机器人跟随技术、机器人多机调度以及机器人底盘技术中的一半技术。
最后,从车联网,物联网的角度来看,5G可以加快底层驱动逻辑,实现高实时性,视频性、全通道的云端化应用,让人、车、路和各种智能硬件的联系变得非常方便,加速实现“万物互联”。
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服务机器人更多的服务模式。目前我国已在医疗、烹饪、物流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快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预计到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