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历史来看,无人机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初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00 年代,已经有靶机等研制出来。191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使得无人机技术获得了发展机会,英美等国家都陆续开始了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到 20 世纪 80、90 年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各国制造的无人机有近百种,其起飞质量从数公斤到100公斤以上,航程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飞行速度从大于 100km/h 到超声速。可以说 20 世纪 80 年代后,无人机真正具备了智能化、功能多样、外形灵活的特点。80 年代开始,军用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化使其开始进入民用领域。目前各国政府、企业均大力发展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 术的应用可以在科研、监测、农业植保、环保、送货等众多领域带来经济效益,提升工作质量。
无人机主要分为民用无人机与军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分为消费级无人机与工业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主要应用在运动比赛、教育表演、摄影娱乐等方面。工业级无人机主要应用在农林植保、电力监测、物流运输、监控安防等方面。
。 据报道,苹果公司在收购了指纹识别先驱企业AuthenTec Inc.后,于2013年在iPhone上推出了指纹识别技术。Touch ID系统被集成到iPhone的HOME键,用于解锁设备、批准付款和授权应用程序下载。它的速度和可靠性也让苹果具备了技术优势。2017年,随着iPhone X的推出,Touch ID被面部扫描传感器Face ID所取代,使苹果在竞争中再次领先于对手。
2016-2019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速高达73.33%。2018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为112亿元,同比增长98.23%,初步估计2019年市场规模在188亿元左右。
今年,与iPhone竞争的安卓系统手机已广泛采用屏下指纹技术,包括三星、华为、OPPO和小米的最新款手机都有这个功能。它的吸引力在于,在手机正面保留生物识别安全功能的同时,无需在屏幕外增加指纹识别凹槽。
如果测试成功,苹果将考虑在2020年的iPhone中应用这种屏下触摸传感器。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供应商已经证明了他们将这项技术整合到iPhone中的能力,但现在还不能大规模生产。
目前,该技术正在苹果内部和海外供应商之间进行测试,但其发布的时间表也可能推迟到2021年的iPhone更新。
据科技网站TheVerge报道,彭博社这篇报道和2019年8月苹果“预言帝”郭明錤的行业分析报告内容类似。郭明錤此前报告中称,苹果希望屏下指纹传感器能够和Face ID面部识别技术一起在iPhone上运行,但他认为2021年苹果才能推出这一功能。
目前,该技术正在苹果内部和海外供应商之间进行测试,但其发布的时间表也可能推迟到2021年的iPhone更新。
据科技网站TheVerge报道,彭博社这篇报道和2019年8月苹果“预言帝”郭明錤的行业分析报告内容类似。郭明錤此前报告中称,苹果希望屏下指纹传感器能够和Face ID面部识别技术一起在iPhone上运行,但他认为2021年苹果才能推出这一功能。
2018年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 54.3%,高于消费级的 45.7%。细分来看,工业无人机应用领域广的为植物保护(41.5%),其次是电力巡查(17%)及安防(13%)。未来随着自动化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工业无人机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提升。
苹果这一屏下指纹识别的方法,是让iPhone用户能“在显示屏的一大块区域”上按下手指进行认证。而早期这类屏下指纹传感器中,指纹扫描区域往往太小,很容易扫描失败,整个识别处理的时间也比传统指纹识别要长
随着工业级需求的释放,无人机行业再度重获了资本的青睐。据统计,2018 年全国共 30 余家无人机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金额高达 80 亿元。2019年无人机企业融资情况仍延续升温,其中Unifly完成了1460万欧元的B轮融资,纵横大鹏完成1.1亿元人民币融资。
报道指出,凭借计划中的低成本iPhone和未来具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Touch ID显然将卷土重来。不过,如果苹果采用屏下指纹识别,也将保留Face ID,让用户自己选择用指纹还是面部识别验证解锁。无论如何,Face ID系统都需要保留,因为该技术构成了更高级的人像摄影和Animoji等增强现实功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