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5年期间,德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呈不断上涨态势,2013年,德国光伏电力消费量已经达到30.00太瓦时,较2009年的消费量增长13.72%;2015年,德国光伏电力消费量为38.47太瓦时;2016年为首次下降,同比增速低。2017年有所回升,为39.8太瓦时,2019年德国光伏电力消费量进一步上升至46.7太瓦时,同比增长4.24%,太阳发电市场至今处在在快速增长时期。
微型激光器和蒸汽电池已经在一些商业设备中使用,例如芯片级原子钟,这表明构建实用的基于原子的通信设备是可行的。
2010-2012年,德国新增太阳能容量分别为7.4、7.5、7.6吉瓦,连续三年超过7吉瓦。截至2012年底,德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32吉瓦,约为100吉瓦,德国占了1/3。2013年后德国放缓了太阳能发电新装机速度,2014年和2015年分别新增1.89吉瓦和1.28吉瓦。根据德国Fraunhofer整理的数据,2018年德国太阳能装机净增2.96吉瓦,与往年相比太阳能光伏装机增长速度略有提升,2019年年新增3.94吉瓦。在2019年底德国累计光伏发电量达到49.78GW。这距离政府52 GW太阳能补贴上限仍有2.2GW的较小差距。
在新实验中,该团队使用最近开发的基于原子的混频器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新频率。第一个射频(RF)信号用作参考,第二射频(RF)信号用作调制信号载波,通过探测原子来检测和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和偏移的差异。
虽然许多研究人员之前已经证明原子可以接收其他形式的调制信号,但NIST团队是第一个开发可以处理相移的原子混频器的团队。根据编码方案,基于原子的系统每秒接收高达约5兆比特的数据,这接近旧款第三代(3G)手机的速度。
研究人员还根据误差矢量幅度(EVM)的传统度量方法来测量接收比特流的准确度。EVM将接收信号相位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从而测量调制质量。项目负责人说,NIST实验中的EVM低于10%,这对于第一次演示来说是不错的,这与现场部署的系统的测量结果相当。
虽然许多研究人员之前已经证明原子可以接收其他形式的调制信号,但NIST团队是第一个开发可以处理相移的原子混频器的团队。根据编码方案,基于原子的系统每秒接收高达约5兆比特的数据,这接近旧款第三代(3G)手机的速度。
研究人员还根据误差矢量幅度(EVM)的传统度量方法来测量接收比特流的准确度。EVM将接收信号相位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从而测量调制质量。项目负责人说,NIST实验中的EVM低于10%,这对于第一次演示来说是不错的,这与现场部署的系统的测量结果相当。
2013-2018年日本新增装机容量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为6.20GW,这次下降不利于推动实现2020年新增太阳能28吉瓦的目标。
根据该报告,随着进一步发展,基于原子的接收器可以提供优于传统无线电技术的许多优点。例如,传统的电子设备需要将信号转换为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而基于原子的接收器自动完成这项工作。同时,新型传感器和接收器可以在物理上更小,具有微米级尺寸。此外,基于原子的传感器可能不太容易受到某些类型的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而且基于原子的混合器还可以精确测量弱电场。
2001-2018年,美国光伏电力的消费量呈不断上升状态;2007年之后,消费量逐年上升,增速呈波浪式增长后开始下降。到2018年美国光伏电力的消费量为97.1太瓦时,初步估算2019年,美国光伏电力的消费量达到110.4太瓦时,同比增长13.70%。